4)第159章 钢城!_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不过这也是对她的信任和一种“表白”。

  既然是要用对方的影响力和获得对方的信任支持,那就要清晰的表明自己的正治立场和事业目标。

  没什么矜持和不好意思的,都坐家里来了,需要什么,和能提供什么,直白的说,不寒碜。

  董文学也是说了自己能给谷维洁提供的“支持”,那就是建议谷维洁不要过度接触基层,更不要打破这种新型的“庇护—依附”关系。

  他是有听说谷维洁在接手了居民区项目后,接连走访了困难群众,实地考察了项目的建设情况,与一线职工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这不是不好,站在基层的角度来看,谷维洁是一个负责任的好领导。

  可这也仅仅是站在基层的角度来看待的问题,换个角度,站在中层管理者和上层决策者的角度,她的做法无疑是在打破一种新型的管理秩序。

  在当前的所有工程序列里,厂长和厂谠高官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

  厂长负责具体执行企业的生产任务,书记则是负责本单位的人事安排、大政方针以及正治思想工作。

  通常来讲,厂长和书记都不会跟普通工人直接接触,尤其是在轧钢厂这样拥有数千或者上万人的大厂里。

  “厂长根本不下来”

  普通工人:“可能只知道我们领导是谁,在橱窗里看得到,平时看不到”。

  即便是只有数百人的那种,类似于轧钢厂分厂的小厂里,工厂领导也同样“和工人不搭噶”。

  “为什么?”

  这是谷维洁的问题,也是屋里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董文学说的这些话,是个什么意义?

  不是喊着要群众基础和干群基础的嘛,怎么到了谷维洁这里就行不通了?

  是的,董文学说要两个基础的时候,他是什么身份?

  即便是现在,即便是过了年中会议,董文学就要成为厂领导了,为什么一直强调他的目标在炼钢厂?

  因为在给李学武说的时候,和在说他自己的时候,都是从中层干部角度出发来阐述这个问题的。

  谷维洁不是,谷维洁是厂领导,决策层,天生的就与基层带着隔阂呢,与杨凤山等人一样,他们都不是执行层。

  杨凤山还有可能是在车间里工作过的经历,杨元松都没有,李怀德就更没有了,他都不知道车床的开关机按钮在哪。

  景玉农是从上面下派的,谷维洁是从钢铁学院来的,薛直夫也一样,都不是从车间里,或者基层中走上来的,他们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那种切身体会的群众基础。

  谁有?

  李学武有,邝玉生有,只有他们这种从一线走上来的干部才会有。

  以轧钢厂生产部门为例,厂长、书记下面就是车间主任和谠支部书记,他们多是来自于基层,从普通工人干起来的。

  因为“肯吃苦、技术好、表现好”而获得提拔。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