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考卷_问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

  而这些算筹所代表的

  “天元术?!”

  弟子们错愕惊讶地惊叫出来。

  “没错,”

  朝文远长叹一声道:“隋末虞初那位做过太史丞的王孝通,深刻钻研《九章算术》与《缀术》,写出了《缉古算经》,以语言文字、勾股图案和推导,来计算复杂问题。

  学宫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将需求的未知数视为天元数,即‘立天元一’,

  列两个相等天元式,将天元式相减,得到一个天元式后,再用增乘开方法求得正根,解出天元未知数。

  条理明晰,步骤井然,快于勾股图形推导法。”

  “学宫以前刊印过天元术的论文,那个考生能自己学会确实很厉害,”

  一名学子皱眉道:“但增乘开方法,只是在论文里稍有提及,没有展开详谈——老师您打算将增乘开方法和四元术放在一起,等准备好了再刊印成册。

  他又是怎么学会的?”

  “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如果没有好用的算学工具、计算方法,那就自己创造一个。”

  朝文远沉声道:“这才是天才!

  整张算学试卷,全考场只有何繁霜和李昂两名考生全部解答出来,

  何繁霜能考满分,是因为她有能力考满分。

  而李昂考满分,是因为只有满分。

  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在山长面前据理力争,强烈要求将他的名次放在前面。”

  听到老师对那位名为李昂的学子如此盛赞,在场弟子们脸上多多少少有些不服气。

  朝文远见状,长叹一声道:“算学的发展历史,是时断时续的历史。

  古时算学的延续和发展,主要靠几家几户内部的私授家传,不断有算学知识遗落、失传,

  又在几十上百年后,被后人重新发明。

  算学整体水平,几度起起伏伏,跌跌涨涨。

  直到学宫重视算学,将算学视为经世致用的重要工具,民间风气才逐渐扭转。

  正是因为有了算学,我们可以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估量搭建桥梁楼阁所需的木石土方,算出远方山脉的高度、河流的流速,甚至辅助修行,

  而不再是用个人经验去‘感觉’。

  就算这个叫李昂的学子最后没能考进学宫,我也会向山长请示,收他做弟子.”

  说着说着,朝文远突然一顿,眯着眼睛喃喃自语道:“不过学宫里教草药的孙溥,和教丹青的杜琴音,也都给了他甲等上的成绩,

  虽然大家同僚一场,但如果想和我抢弟子的话,

  那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厢房内的弟子们面面相觑,

  学宫的博士们除了教授规定的课程之外,还会挑选一些看得顺眼的弟子,一同研究某些课题。

  导师选择学子,学子选择导师。

  不过

  朝文远的修为,貌似才巡云中境,

  和他曾是学宫同龄同窗的女修士杜琴音,早几年就已经突破至巡云境高阶,

  真打起来,朝文远恐怕会被对方吊起来锤吧就像二人年轻时那样。

  在场弟子们想象了一下那副画面,果断闭嘴不谈,看着朝文远坐在椅子上,乐滋滋地不断翻看李昂的考卷,“只不过,为什么第一道题下面,会有一个被抹去的‘解’字?”

  古代算学中的“开方术”也就是近代数学的“解方程”。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流传,印度的一些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也传入中国,

  例如《隋书·经籍志》中的《婆罗门算法》、《婆罗门阴阳算历》、《婆罗门算历》。

  同时唐代还有一些来自印度的、有数学修养的天文学家在司天监担任官职,比如瞿昙悉达——他编纂有《开元占经》,该书中介绍了印度数学界会用数码来代表数字。

  本书以此史料为基础,稍作修改,设定虞国已经有了印度——阿拉伯数字。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