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章 公道在人心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话让黄潜善不禁有些失望,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此时,旁边一名内shì道:“圣上,老奴去请太子时,太子曾有言,道君的遗体还在葛岭。”

  如果不是他提醒,赵桓险些忘了这事,闻言道:“罢了,无论如何,道君的丧礼,必须马上举行。”不是他对道君皇帝有多孝顺,而是此时他必须作足架势,以显示自己有多么孝顺。

  “圣上!圣上!”一名朝臣匆忙奔入垂拱殿,一脸晦气相。

  在这种敏感的时机,他的神态举止使得众人暗自心惊,这是出了事?那人是中书舍人,本来是掌管起草诏命的官员,只是如今朝廷发生巨变,宰执大臣如今都被看管起来,他倒负责起中书省的事务来。

  “何事?”赵桓问道。

  中书舍人顾不得喘口气,疾声道:“三省、枢密院、六部、台谏、三衙、诸寺监、御营司、共计大小官员六十九人,上表自黜!”

  一句话,使得殿内炸开了锅!赵桓大声喝道:“什么!”

  “这是臣到先前为止,收到了的本子,想必今日之内,还有会大臣继续上本!”中书舍人苦道。

  都说“文武百官”,但其实历代朝廷的中央官员并非一百人整数,有时多,有时少,眼下,杭州行在有中央官员一百一十多人。六十九人上表辞职,这是什么概念?这代表着,中央机构的完全瘫痪!

  其实这在赵桓等人看来还是小事,当官是天下最容易的事情,你不当,自然有抢着来当。但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什么同时上表求去?原因很好理解,那就是对太上皇复辟的不满,以辞职的方式表示反对!

  不光赵桓始料未及,就如黄潜善等辈恐怕也搞不清楚。他们这是干什么?效忠“太子”?太子在朝中还有这般威信?哎,前些时候太子绕过朝廷,直接命令军队北伐时,你们也搞了这么一出,按理说,你们也应该对太子不满才是,如今太上皇复辟,你们怎么又唱这一台戏?

  如果算上被软禁的大臣,那么朝廷里,不光各部门的主官没了,就连下面办事的也没了!只剩支持赵桓的三十几名主和派官员,他们能撑起一个朝廷么?

  中央尚且如此,一旦消息公告天下,地方大员也来这么一手,事情怎么收场?赵桓脸sè铁青,他实在没想到,自己退位几年,大臣们的心,竟然都向着儿子去了!

  王宗濋仗着自己是赵桓的舅舅,又有拥立之功,大模大样道:“既然他们求去,圣上不如准了他们,看这些人如何应对!”

  话说完,半天没有回应,王宗濋四周望望,没趣地闭上了嘴。在场的人都清楚,如果这些官员真的同一时间辞职了,中枢必将陷入停滞!更可怕的是,中央官员群起反对,你还怎么证明你的合法性,正当性?

  “卿等有何良策应付?”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