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行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衔。诸如西南政治、文化、金融、科技中心,jiāo通枢纽之类,甚至在全国也勉强能排得上号。除此之外,成都据说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它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不止是熊猫,不止是杜甫草堂,不止是武侯祠,不止是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当然更不止是熙路的妹子。

  总之,那时候的成都听起来,看起来,好像都还不错。不过,请相信一点,和宋代的成都相比,后世的成都真的没落了。

  这个时代的成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叫卢求的人写了《成都记》,他在文章中称“成都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这位仁兄先把成都结结实实夸了一番,注意他最后一句,“扬不足以侔其半”,什么意思?扬州算什么?它连成都的一半都比不上

  卢求口气确实大,不知道他是不是四川人,所以对成都有所偏爱。扬州历来都以繁荣富庶著称,在他眼里,扬州居然连成都的一半都比不上。或许这位确实夸张了一些,但宋代的成都实在值得他这么作。

  不用说中国最早的纸币“jiāo子”,出现在商贸繁荣的成都,也不用说成都所产的蜀锦驰名四海。单拿一件事情来佐证宋代成都的繁荣,据《成都古今记》云:正月灯市,二月huā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y-o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一年到头,成都随时都在举办大型博览会,月月不落空。如果不是经济高度繁荣,商贸极度发达,成都人不会闲得蛋疼。

  当然,光是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只能说明这个城市发达,只能说明你有钱。作为一个大城市,大都会,不能光有钱,得有内涵,得有底蕴。不巧的是,成都,乃至四川,在这个时代还真不缺此类。

  远的如诗仙李白什么的就不说了,只说在宋代影响巨大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仁宗嘉佑二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科考自然是国家大事,但京城官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并不十分感冒。但结果一出来,京城轰动,因为这一科里,有两兄弟居然同时金榜题名,成为同榜进士这两兄弟就是苏轼和苏辙。

  这还不算,京城官民很快得知一个颇有话题x-ng的消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老子,苏洵,也陪两个儿子进京。两个小苏考试去了,老苏闲得无聊,想着反正也没事,就去拜访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拿了几篇文章请教,欧阳修一看不得了,赶紧向朝廷举荐。一时之间,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大盛。再一打听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