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相相争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都因为有拥立之功而得到封赏,并列宰相。赵鼎胜在资历老,名声好:徐良胜在功劳大,支持者众多,两个人是难分伯仲。

  这次是否出兵北伐,是皇帝赵谨登基以后第一个大政方针。所以相次相都在这个事情上较劲,要争取这第一次大政实施的主动权。

  为此两人在皇帝面前起了争执,络偏赵谨是个少主他自己没主意,所以两人越吵赵凶把不少朝臣也牵扯进来。

  在徐良的办公堂里,这位次相正着牢骚。参知政事秦桧就坐在他面前,安静地听着。徐良一通狂喷,说主张立即北伐的人是贪功冒进,空谈误国,只图一时痛快,完全没有想到后果云云。

  等说够了,他才坐下来,仍旧显得忿忿不平。见秦桧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突然想到,秦会之虽然坐在自己的办公堂里,可他这么些天好像从来没有就此事表过任何意见。嗯到这里,遂问道:“秦参政,此事你有何意见?”

  秦桧一抬头,话不多:“我自然是赞成徐相的意见,战端岂可轻启?纵使要打,也得知道部队是否齐备,粮草是否就绪。”

  徐良听罢,很满意,点头道:“就是嘛,宰执大臣里,论知兵,不是自夸,谁比得过我?他们只知道喊着闹着北伐,哪晓得这里头有多少名堂?唉,刚日那脾气实在太倔了。”

  秦桧此时说了一句话:“恐悄不只是脾气倔。”

  徐良一愣,随即道:“当然,宰相意见相左,各执己见,他当然要据理力争,尽管,在我看来他也没多少理。”

  “不是。”秦桧摇摇头。“相公难道没看见么?三个参知政事,两个支持相。”

  徐良不说话了,神情阴沉地想了好一阵,才道:“政府之内,各抒己见,原是常事,没什么好担心的。”秦桧闻此语,也不再多说。

  此时,有内侍自禁中传来诏命,言赵官家召相次相到垂拱殿,有事相商。这倒是稀奇,赵官家除非朝会,或者宰相要求面君之外,是绝计不会主动召见宰相的,今天吹什么风?

  徐良当即离了办公堂,在出中书大门时,正好碰上赵鼎。虽说两人政见不同,但徐良还是先施了一礼,并作出手势,请赵鼎先走,毕竟是长者嘛。而赵鼎也没有横眉冷目,一拱手还了礼,这才前行。

  两人就这么一个稍靠前,一个稍落后,同往垂拱殿。一路上,两人没有任何交谈,只顾埋头走路,到垂拱殿时,连那立在殿门口值事的内侍都觉得奇怪,从前两位宰相向来是齐头并进,并肩而行,今天怎么不走一条路了?

  趁着内侍入内通报的当口,两人整理着衣冠。赵鼎可能是因为不小心,把放在袖子里的一个本子,一下子甩了出来,掉在地上“啪”地一声。徐良微微侧目一看,那是个奏本,他甚至*见了上头的几句话,立时眉头紧锁。

  而赵鼎却和没事一般,将本子拾起来。内侍出来道:“官家召二位相公入内晋见。”

  【……第七百三十八章两相相争】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