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章:今日无更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意思吗?”

  自然是不知道。

  要是都知道。

  就没苏亦什么事情了。

  偏偏他们不知道,苏亦就被邹先生喊起,“苏亦,你跟大家说一说吧。”

  之前,研究复试的时候,苏亦就曾经说过自己读过顾颉刚的《古史辩》,显然,这是邹先生记得了。

  实际上,北大的诸位师长在学生年代的时候,没读过顾颉刚《古史辩》的人极少。

  邹先生不仅读过还精读。

  好在,他没问多困难的问题。

  不然,苏亦就尴尬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邹先生刚才提到的,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这句话怎么了解呢?也很好了解。”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例如:周代,人们起初认为最早的帝王是大禹;到孔子时,人们心目中最早帝王向上提早到了尧、舜;战国时,文献里有了更早的黄帝、神农;汉以后的描述中有了更早的盘古。所以,就是时代越靠后,传说的古代史部分就越长,甚至后面连神话故事都出来了。”

  “第二点,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这句话,也不难理解。例如,关于舜,舜被孔子时代人们看成是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里就成了全方位积极有为的圣人,到孟子时代增加了‘模范孝子’内容。”

  “第三,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确切状况,但是,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例如,我们不一定知道实际的夏商史是怎么样的,但是,可以知道东周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夏商史。这部分,如何知道?自然是从古文献以及考古资料多个方面去了解的。”

  “实际上,1923年,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这篇文章里,就已经系统地发表了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学说。”

  说完,苏亦望向邹先生,像是个等待表扬的三好学生。

  邹先生给予肯定,“讲的挺好的。”

  那么古史辩讲个啥?

  就是单纯的辩论古史吗?

  并非如此。

  作为疑古学派的领袖人物,顾颉刚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要告诉世人古史不可尽信。

  疑古学派把一批古书考订为伪书,对中国最早的古代历史产生了怀疑,因清理伪古史形成古史辩学派。

  他的观点,安全就是动摇了人们一直以来的固有观念。

  这样就彻底打破旧有的认知,使得中国上古史需要重新研究、认识和构建。

  听起来,顾颉刚还挺牛掰的。

  实际上,这位先生也挺牛掰的。

  然而,疑古学派就没缺点吗?

  不然。

  到了后面,整个学派的风气就有些歪了。

  变成什么都质疑了。

  好像对啥都要质疑。

  质疑太多。

  也不是啥好事。

  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国内动荡不安,国民一度怀疑自己的文化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