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61章:通史陈列四十年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亦年少却不轻狂。

  他不会白痴到三番五次的去指责通史陈列的问题。

  更不会拐着弯去映射什么。

  通史陈列是历博建馆以后,唯一的一个常设基础展览。

  前世,因为课题需要苏亦曾经对通史陈列做过相关研究,所以对通史陈列的情况,一清二楚。

  整个陈列,从58年建馆开始到99年因为历博大楼要维修而被撤展,风风雨雨四十年的通史陈列,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这四十年间,整个陈列展,是经过多次大修的。

  从58年筹展到公开展出,不说外部的争议,内部的争议就蛮大。

  比如,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就一直存在着。

  尤其是奴隶社会跟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当年的建馆小组领导邓拓邓老就主张西周封建说,可最后还是确定了郭老的战国封建说。

  前世,学界上关于这个问题争论纷纭,然而,这个话题在此刻是不宜去说的。

  因为,78年6月12日,郭老离世。

  现在也就7月份。

  郭老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讨论这个敏感的话题。

  除非苏亦是白痴。

  就算白痴都知道敬畏,更可况是苏亦。

  除此之外,通史陈列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在斗争为纲的年代,鸦片战争都被描述成英国在美国的怂恿下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

  学过中学历史课的人,都知道这是常识上的错误,但是在当年这些文字就真的出现在陈列展里面了。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跟南越关系的描述上,

  因为是同一个阵营。

  所以,展品就有唐代诗人沈佺期寓居南越时留下的诗篇,还有南越文学家姜公辅入唐考进士所作的《白云照春海赋》,用这些来反应两国的关系。

  其实,这玩意根本经不起考证。

  因为唐代,南越北方都被大唐的疆域囊括其中,安南都护府就在这里。

  沈佺期所到的日南、驩州都是属于大唐,哪里来的两国关系。

  而且,沈佺期是被流放到唐朝的边陲服刑,用他来当代表人物用表明两国文化交流,根本就不合适。

  在北大的越南留学生去参展的时候,都脸红了。

  除此之外,62年,通史陈列展出的时候,面积八千平,展品九千多件,其中不包括说明文字,其中文物展就有八千多件。

  所以,王局长才说,通史陈列的文物并不少,因为文物展品都占到总数的92%了。

  其中,剩余8%的辅助展品也极其珍贵。

  比如拓片。

  有的本身就是文物,比如唐番会盟碑,原物在拉萨,馆藏拓片是清拓本。

  而,苏亦之前说图片多。

  其实也挺多。

  因为遗址、遗物、古建筑这类地上文物,没法搬入展评,只能用照片展示,这种情况,不要说当年的历博,现在的各大博物馆也是如此,除非是遗址博物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