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 诡谲_制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听完,都只觉一阵胸闷气短,险些就要将王峻下狱,好在忍了下来。

  刺报、奏表、人证,这三件事凑到一块,竟显得如此诡谲,难以捉摸,在云开雾霁前,不能武断动手,且留王峻在台上挡一挡风雨吧。

  郭宗谊前脚到府,李昉紧跟着便带来了陛下的处置。

  听完,郭宗谊并未觉得有多意外,这是相当明智稳妥的处理方式了。

  但对遣他为使,代陛下赏赐药元福,则很不理解。

  可不明白也得照办,郭宗谊更不愿意再在这等事上消耗脑力,今天的常朝,令人费解的事太多了。

  反正郭威已给这事结了案,暂时不会再起波折,他的初衷业已达到,韦勋贬官,禁军调营,不会再有人拦着自己借用城南大营了。

  想到这里,他吩咐李昉:“你去准备准备,下午与我一道去城南,届时药元福一动身,你就去兵部借营,这一次,不会再有人为难咱们了。”

  “唯。”

  李昉刚走,吕端又火急火燎的奔来。

  “什么事,能把你老人家急成这样?”郭宗谊打趣道,营房的事一解决,他的心情也好上许多。

  吕端不过十七,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却总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前两日受李昉的蛊惑,竟然把嘴巴上那点绒毛剃了,天天晚上擦姜,想尽快长出胡须来,仿佛这才符合李昉口中“姿仪瑰秀、器识和裕”的重臣模样。

  “殿下恕罪,臣有急事。”吕端微喘着气道,皇长孙府极大,他自马厩跑来前厅,弯弯绕绕,足跑了半刻。

  “有急事你还不快说。”

  “王峻,王峻辞官了。”吕端一脸郑重的说道。

  郭宗谊哂笑一声,不以为意:“他是假辞。”

  “不,这次可能是真的。”吕端急道,“他下了朝,回到政事堂便写了退仕表,递上去后,也不管陛下准没准,直接就归了家里,闭门谢客。”

  郭宗谊笑意渐敛,王峻这回是心灰意冷,真撂挑子了?

  他觉得不可思议,这才哪到哪,一个回合就倒地不起,那他还是王峻王秀峰吗?这背后一定还有谋算。

  “这次必定还是假的。”郭宗谊笃定道。

  吕端还欲再讲,郭宗谊却没有再给他开口的机会,他抢问道:“三家商号送……卖我们的粮食麻料都到了吗?”

  “已到了两批,都囤在曹彬营里。”吕端忽略殿下的口误,老实答道。

  “命曹彬明日夜间,将一应粮物押送到城南大营。”

  “唯!”

  吕端领命告退,郭宗谊又唤来张巾:“差人去把柴旺叫到城南大营外待命,他手头的活儿全盘交给曹翰吧。”

  接着,他又叫来了西厅的薛居正。

  这位配飨宋太宗庙庭的名臣,旧五代史的主要编纂者,此时刚刚四十岁。

  他是开封本地人,后唐清泰二年的进士,那年他二十三,以文章闻名,年纪不大,已是四朝元老了。

  看着薛居正那身与年纪极不相符的绿袍,郭宗谊不禁心生感慨,同榜进士中还在做官的,应该没有比他混得更差的。

  十七年来,已历四朝六帝,就算是新帝登基恩封加官,那也应该加到绯袍了。

  可他偏偏还穿着一身惨绿,也不怕给进士丢人。

  薛居正本官是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差遣是领三司推官,就是统领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公案事的刑讼官。

  这个差遣到了北宋初年,就被拆分,三部各置推官一名,不再由一人统领。

  说起来权利也是不小,是李榖的主要属官,朝廷应当赐绯的。

  “子平,这阵子在西厅办差,可还习惯?”郭宗谊亲切问候道。

  “在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臣并未觉得有区别。”薛居正不卑不亢的回答,他生得器貌伟岸,说出此话,更显得刚正不阿,大义凛然。

  郭宗谊自讨了个没趣,心里有些明白他为何至今还是个正六品。

  便也不再客套,当下吩咐起来:“流民这两日便要抵京了,你带着西厅的官佐们准备妥帖,后日一早,便去城南禁军大营主持接收安置事。”

  “唯。”

  PS:感谢道友巧克力大酱的打赏,总算是呼应上了。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