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2章 百年大计_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大的。

  南征三路大军,大军打到哪儿电报就牵到哪儿,战报也是一刻不停的传回京师,然后由粘杆处精确的将送回来的信息具现于沙盘地图上,供朱由检检阅。

  虽然不管南征大局,但小事必须得看仔细些。

  这一场战争背后的意义太多了。

  看过战报,战争打了一周,三线都没有出现故意大肆杀掠平民的情况,与平民产生摩擦,对其生活产生影响之类的相当多,这些和误伤一样不可避免,朱由检表示可以理解,甚至有些欣慰。

  规矩定的很死,但执行起来朱由检容忍度其实挺高。

  没指望三年时间就将一支支干过奸淫掳掠,烧杀抢劫等诸多恶行,堪称无恶不作的军队变成完全遵纪守法的正义天兵。

  只要他们能与同时期中华文化圈边缘与圈外的世界军队拉开巨大的差距就好。

  先进文明的标杆把持在手里,极利于价值观与文化的输出。

  而三条战线之中。

  黑黄旗因为四川地理因素进展缓慢,一周内只是和明军在诸多山头与村镇拉扯。

  正黑旗对上的是明军精锐,又因三线进攻路线已经漏到了大明去,所以整个大明都知道正黑旗一军要直取南京,所以短期内不可能攻破明军防线,还得提防明军向北反攻。

  毕竟济南离京师也很近。

  进展最大的就是剩下的黑红旗。

  大军已经开始围攻洛阳,距离摸到郑州城墙已经不远了。

  而朱由检放出去的南征即为夺嫡之争的消息也不是假的。

  大清太子乃至下一任皇帝自然只能在大清三个最大最强的军事集团各自选择的人当中角逐出来。

  同时一人上位,意味着另外两人必然失去现有的权势,避免在变革到来之前,使得中国再次出现分裂危机。

  争夺大位失败的人就不能安排到美洲去了。

  几个小的肯定斗不过大的。

  所以朱由检看向了印度。

  那也是一片好地方。

  “将征西将军王承恩在印度的档案以及近来的折子都取来。”

  “嗻!”

  如果不是实在走不开,朱由检是很想加入王承恩的下西洋舰队的,不为别的,就为了看看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怎么蹦出来那么多人才,怎么从他们记录并不完善的历史里发掘出一大堆学术典籍与知识。

  不过王承恩的舰队看样子还得在印度停留许久。

  可能没个小半年走不脱。

  舰队与印度半岛的霸主莫卧儿帝国起了冲突。

  原因是王承恩拿着大明,大清两国授予的征西将军大印,要求莫卧儿帝国将大明在永乐年间在印度东北设立的底马撒宣慰司所辖领土归还中国,要求当地小国番邦再次内附。

  这个只存在了两年的宣慰司在印度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一座由昔日大明蛮莫安抚司麾下威远营所立的一座石碑,碑文上描述了昔日大古剌,底马撒两国内附大明的往事。

  兵锋越强,法理越大。

  可惜高原之上与高原之下,对人类来说几乎就是换了个世界一般,生存环境注定了从这年头从华夏地区走陆路是几乎不可能打到印度去的。

  只能走海路。

  如此兵员与后勤才能稳稳的送过去。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