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六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_拐走陈圆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外土地肥沃,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山林茂密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做特色林下经济,如种植人参、乌拉草、中药材、苗木、苹果、地瓜、甜瓜、生姜等。

  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尤其是关外地区,人们还没有大规模人工种植的概念。

  像人参、乌拉草、中药材之类的,原先大多都是靠去挖野生的。

  唐辰将这些野生的作物大批大批人工种植,提高产量。

  人参、药材的价值,不用多说,到哪都能卖个好价钱。

  乌拉草这种春风吹又生的东西,一经人工种植,漫山遍野都是,除了用作编织、造纸或作为填充物用之外,主要用于畜牧业,当牧草,制成饲料。

  这样一来,畜牧业也就提高了一个水平。

  养殖场里,牛羊已经快组成一支庞大的军队了。

  耕地上,除了原来的水稻、大小麦、甜菜、高粱等之外,唐辰又引进了土豆、马铃薯、番茄、玉米。

  先前的移民计划一直在继续,到此时,关内涌入的移民已经达到了上百万。

  这上百万人,可是不小的一批劳动力。

  他们要吃要喝,有土地给他们种植,人人的积极性都很是高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庞大的人口,加上花样不少的农作物,粮食产量自然要比原先的提高了数十倍。

  看着一茬茬的麦田,唐辰感慨:要是在现代社会,这些产量还算是少的,但放在这个年代,一亩田的收益,可算是不得了了。

  按照目前的形势看来,这些粮食成熟收获之后,应该是吃不完的。

  还能剩下大批的粮食,可以用于储备,用于出售。

  粮食,唐辰还是没打算出口到国外的。

  中原地区的百姓们正在饿殍满地,这些粮食收获以后,主要还得针对国内市场。

  至于出口的东西。

  外国人感兴趣的茶叶、瓷器,辽东这地方不适合生产。

  养蚕,织造丝绸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织造厂就负责干这些事情。

  在李香君的带领下,此时织造厂已经有上万妇女员工了。

  她们除了织造衣物之外,又开始大批养蚕,织蚕丝,织成丝绸。

  这样大规模的弄下来,人手还显得不够。

  唐辰又命继续招工。

  妇女,不是农耕劳作的主要力量,她们与其在家种地,还不如到织造厂里干活,工钱可不少。

  许多农家妇女纷纷报名到织造厂工作。

  就连陈圆圆都坐不住了。

  闲得无聊,小桃陪着陈圆圆到织造厂找李香君唠嗑。

  “小姐,这织造厂真大啊!”

  看着铺天盖地干活的工人,小桃像是没见过世面一般感慨。

  陈圆圆也是好奇的看着里面,“这么多人,一天能织出多少布料衣服来啊。”

  两人正在感慨,李香君老远远已经看到了她们,忙放下手上的活计,迎了出来。

  “陈姑娘,你怎么来了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