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5章 航母入列仪式_重生之科技洪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不仅是造船大国,同时也是远洋运输大国,在这方面的实力,逐渐和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相匹配。

  之前海燕船舶公司的船坞数量要高于现在的制造需求,不过后来相当一部分船坞都转让给了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就连员工也有相当一部分给了华夏军事工业公司。

  不然凭借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刚刚成立时的情况,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船坞和员工来制造如此多的海军舰艇,这些都是海燕船舶公司的功劳。

  当然,海燕船舶公司也从国有造船企业里面获得了许多熟练的员工,然后又采取了自己培养加上委托培养的方式,才解决了熟练员工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在造船设备上尽量使用高度自动化的设备,能够使用设备完成的工作,就尽量减少人力,这样又节约了一部分人力需求。

  不过国有造船企业也没有吃亏,他们从海燕船舶公司手里,获得了不少造船技术,让国有造船企业的技术水平,直接就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在海燕船舶公司如此强势的情况下,能够拿到如此多的造船订单,虽然和海燕船舶公司没法比,但是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而且由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造船任务太重,根本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军方的需求,但是又不得不在尽可能短短的内完成目标,以提高我国海军军事实力。

  所以也有一部分被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认为不是特别复杂的军用舰艇,交给了国有造船厂制造,甚至相关的专利技术也授权给了他们,让其具有自行研发的基础。

  这也是变相的给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在海军装备领域制造一个竞争对手,而且除了技术不占优势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比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有优势。

  这样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想要继续在海军装备领域占据领先优势,就不得不继续在技术领域攀登高峰,拉开和国有造船企业的技术实力,不然就很难和国有企业竞争。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在海军装备技术领域要远超国有相关企业,如果他们不懈怠的话,这种优势会继续保持下去。

  但是如果他们不思进取的话,可能10年或者是20年之后,就有可能在这方面被国有相关企业追上来,到时候他们将会失去一大块的业务。

  在所有军事装备业务里面,海军军事装备领域,不仅业务量大,利润也是非常的可观,丢掉这一大块业务,将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打击。

  有了国有造船企业在背后追着,可以让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保持适当的竞争压力,让其不得不继续努力前进,主要这个目的达到了,些许利益的出让也就算不得什么。

  最重要的是,我国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我国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产业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