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修路还撕逼_重生1983陈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现在不仅大部分人穷,县里的账上也不会有太多钱,基本全靠省里下发补助和县里自己解决。

  因此明明是一个不大的县城,修几条县级公路,却要分为三期工程。

  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钱!

  电话里二爷爷说的很清楚,第一期工程,就有陈家坳和杨家村间的那条县级公路。

  激动的二爷爷还一直大赞陈松,这么难的事情,竟然真的办成了。

  二爷爷原先也是拜托陈松去运作这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大把握,毕竟哪怕认识个有背景的三代二代又怎么样,那毕竟是一条涉及到无数民生和问题的大路啊……

  没成想,陈松这家伙,还真办成了!

  虽然不是贯穿陈家坳,但毕竟离陈家坳没有多远距离,算是便宜杨家村了。

  二爷爷得到消息的时候,对杨家村能蹭到这事,心里还未颇为高兴的,都是乡里相亲的,两村又多有联姻,这么多年下来,早就不知道对面有多少人留着相同的血了。

  说不定,陈家坳谁家婶子,二十年前就是杨家村的村花;杨家村的老太太,就是陈家坳的祖奶奶,都带着亲戚呢!

  陈松接到电话后第二天,就赶回村里去了。

  因为老支书二爷爷说他们两村子的那条县级公路,会是整个县里率先动工的一批,钱已经拨下来了,现在就差技术人员和其他建筑人员到位了。

  陈松还没回到村,就发现我国基建的速度真是名副其实的夸张!

  村里的土墙上都被粉刷了修路的宣传标语。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人民公路人民建,建设公路为人民”,“公路便利你我他,出钱修路靠大家”,“兴修公路,国富民强”!

  每条标语都道出了通路的好处,道出了通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而这些标语也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亲们的态度。

  十里八乡的大家都积极配合传达的修路政策,而且对此抱有极大的希望。

  毕竟,穷怕了啊!

  当然修路只是修村子外面的县级水泥公路,村子里小路和石路还得村里自己修。

  就比如说陈家坳去县里的路,就一直是泥巴路,每天的大巴就要走着坑坑洼洼泥路去县里,后来这条最开始的泥巴路被洒了一些碎石子,成了一条泥土和石头混合的路,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陈松很清楚的记得,他小时候在村外玩,走的路多是泥泞的小路,从村子出去的是狭窄的泥土路,村子里中间连通各家的大都是黄泥土路,偶尔才会有几家有心有功夫的,才会在几家要好的,或者亲戚连着靠着近的用石头镶嵌着泥土的石子小路,而且还不平整,有时候晚上玩耍不小心还会被石头绊倒。

  陈松一进村,还没回家呢,就被人簇拥着进了村委大队,老支书二爷爷早就等着了。

  二爷爷早就把这条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