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四二章 破绽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动……”

  说了半天的废话,既没有一句谈到这“淮南橘、淮北枳”到底体现在哪;也没有说清楚“申饬总商、严加监管”到底能取得什么效果。

  待说了好半天,终于说完,皇帝才道:“朕以为,淮南盐之大弊,既在总商,也在盐户。”

  “淮北盐改,诸多政策,不过故人之智。唯独晒盐一项,是惟新之政。”

  “盐斤既足,商贾方能行销各处,而使百姓不苦无味。”

  “这样吧,既是淮南盐牵扯极大,要行新政,也要尝试着来。既说淮南橘、淮北枳之说,那可以先栽一棵橘子树试试。”

  “众卿以为如何?”

  说罢,以目送刘钰,问道:“兴国公,你这垦荒疏,既然众人并不反对,那么这样如何?”

  “先以一部分盐地草场,垦荒。所减少的产量,由晒盐法补足。至于行销之法是否可用,也可以先拿最难几处试试。”

  “这淮南盐,行销最难的几处,是哪里?”

  这是个弱智问题,显然,此时的物流体系、交通情况,越远越难。

  但这里面有一个变动。

  之前确实是江西最难。

  所以刘钰直接说是江西。

  虽然他之前给皇帝的密折里定的是湖北。

  皇帝也跟着附和道:“江西官盐不畅,早已有之,确实困难。兴国公果然大勇,上来就挑了个这么难的地方。”

  然而并不是所有大臣都是没脑子的,此时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臣以为,江西官盐,另有说法。”

  刘钰卖了个大破绽,果然有人上钩。

  此大臣立刻分析了一下江西之前官盐不畅的原因,并且指出,江西之前官盐不畅,是有特殊原因的,现在只要管理得当,完全是可以解决的。

  为何?

  因为许多年前,大顺的出口贸易中心,在广州。

  江西的瓷器、茶叶、生丝等,需要向南运输,经过大庾岭商路到广州。

  都到了广州了,回去的时候难道空着手?

  都到了闽粤地区了,难道回去的时候空着手,自然要携带一些私盐啊。

  这些携带的私盐,就是江西官盐销售不畅的原因。

  谷/span甚至淮南盐在江西,几乎是全面崩盘,压根销不动。

  景德镇周边的百姓,瓷器是往南方运的,难道不吃南方盐?

  如今,时代变了。

  大顺的对外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松江了。

  这也直接改变了江西私盐的构成。

  原本状态下,可以算一算,江西吃私盐有多方便吧。

  福建的武夷山茶叶,是对外出口的重磅产品,走的路线是先去江西,经鄱阳湖打包,分成北去蒙古罗刹的;南去广州的。

  这些运茶叶的,那么老实,就不带私盐?

  景德镇的瓷器,是要从景德镇向南,过岭,去广州的。

  这些运瓷器的,就这么老实,不带私盐?

  这要是淮南官盐还能畅销,那也真是奇迹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