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二章 三战定印度(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边给的更多。

  英军大约800人。

  而英国人训练的印度兵,大约600人。

  基本上,这就是英国人在这里所能拿出来的全部兵力。

  杜锋要集结的力量,海军是英军的三倍、陆军全算上的话大约是英军的十倍,细分的话,炮兵是其三十倍不止,而骑兵更是没法算……2000除以零,这个从数学角度上讲,不好说这是多少倍。

  整体上,杜锋算是契合刘钰的战略:即在庙算的时候胜一筹,不要去靠腓特烈、拿破仑那样的战术天才。

  庙算的时候不好好准备,等着打仗了,再指望一个名将获取胜利,蛮悲哀的。

  是以,二十年的战略准备,以锡兰为支点、以蔗糖危机的大迁民为契机,大顺为今天这场仗,仅仅在锡兰,就准备了三万丁的预备役人员,以及足以去大西洋打一场“特拉法尔加”规模海战的舰队。

  配合完善的商船注册征调体制、垄断授权的专营官督体制,从一开始就要一个以十敌一的目标。

  当然,这么算的话,没把孟加拉王公的部队算在里面。

  而孟加拉王公到底能集结多少军队,这也难说。

  因为如果大顺只上岸千余人,要和英军一对一的公平对决,那么孟加拉王公可能会偷偷来和大顺谈判,试图借大顺的力量击败英国;也可能选择站在英国一边,凑出一万多拼凑起来的军队。

  而如果大顺上岸的军队,从一开始的一千,逐渐上升到一万多,那么孟加拉王公会主动跑到大顺这边,高呼“贾法尔是叛徒,我们一直在等待真正的纳瓦布,西拉杰的归来!”

  当然,像是贾法尔、西拉杰的大姨、之前的锡克商人等这一批被称作“背叛者”的人,自然会选择死硬到底。

  事实上,世界上有两种军事神话。

  一种,是三千破五万、六百兴灭国的这种,惊呼不可战胜。

  另一种,则是靠着庞大的体量、手工业能力、财富、税收、人口,随时可以拉出来数万齐装满员的大军、令人瞠目结舌的火炮、遮天蔽日的船帆。

  前一种,会成为后世历史的谈资,许多年后依旧叫人津津乐道。

  后一种,也是成为后世历史的谈资,许多年后叫人产生一种“这样的仗,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不过于现实,并无区别。因为此时现实的统治者、统治阶层,不是玩军事名将斗兽棋的谈客,而是一群会权衡考虑当狗还是自立哪个收益更高的王八蛋。

  所以,依旧秉持着刘钰战略构想的杜锋,用极快的速度攻下乔治堡,但却要慢慢地攻加尔各答。

  战术很简单。

  一个半月,屯兵、屯粮、外交、拉人、密谋、和孟加拉上层谈判。

  然后出兵,野战获胜,攻下威廉堡。

  海军堵住胡格利河的出海口,陆军在河边架起大炮,灭掉英国的印度分舰队。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