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四章 三战定印度(十)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荷兰人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一起走私吗?

  如果大顺依法炮制,毁灭伦敦东印度公司,那么,这妨碍他们和西印度商人合作往英格兰走私吗?

  如果是这样,大顺为什么一定非要在雨季之前攻下加尔各答?

  为什么不在萨格尔岛修城堡,海军封锁孟加拉,借助欧洲战争无力支援印度的机会,一点点把印度的殖民地都接手呢?

  这么想,当然没错。

  但是,这群人就算想破了天、开了脑洞,也没想到,大顺这边的战略,压根不想复刻毁灭VOC的故事。

  而是要彻底摧毁英国的航海条例、彻底让欧洲融入所谓的“自由贸易”的关税协定中。

  所以,既不知道这個大战略,那么对于大顺是否会主动进攻加尔各答,也就自然产生了一种怀疑。

  当然,仅就孟加拉一地,沃森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肯定是错的。

  克莱武从纯军事角度的分析没错,水手上岸、炮舰入堡,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只能给守军一方增加一点玄妙的信心,假装人多炮多可以守得住。

  贾法尔从政治角度的分析也没错。死守威廉堡,孟加拉军队在远处观望等待大顺兵疲,可大顺真的可以走恒河,直接入孟加拉的核心城市。

  如果非要类比,恒河沿岸的拉杰沙希和达卡,才是类似于大顺海运之前的金陵和镇江。加尔各答,此时于孟加拉,并不重要。

  大顺手里还有个西拉杰。

  或者,这样类比:原本历史里的永历帝,跑路成功,数年之后,带着十字军和日本幕府的援军,攻下了南京、镇江。

  站在贾法尔的角度,他怎么可能接受这个战略?

  于是,在一番争论之后,英军和孟加拉人,达成了一个两边都能接受的意见。

  集结英国和孟加拉的联军,在大顺的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抵达之前,主动进攻。

  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野战能否获胜,未知。

  但死守威廉堡,一定会死。

  没有野战获胜能力、或者没有援军的守城,都是死守。破城只是早晚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洲打成什么样?就算欧洲一切顺利,大为有利于英国,法国舰队全灭了,英国派出舰队支援印度,又要等多久?

  以及,需要多大规模的舰队,才能在距离马六甲不远的地方,和大顺海军交战并且全灭大顺海军?

  就凭乔治·安森舰队,环球航行死三分之二的远航后勤补给水平?怎么在好望角以东赢?

  想通了这个问题,那么主动进攻,也就成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

  军事上,一旦获胜,大顺可能就会选择去攻其余地方。虽然封锁,但是英军可以和孟加拉的贵族合力,利用一两年的时间,编练一支超大规模的新式军队,在达卡和拉杰沙希修建棱堡。

  政治上,一旦获胜,那些摇摆于应该选贾法尔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