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八七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不是生产力的进步。因为他干不了让生产力进步的事。

  英国圈地,亩产提升了吗?显然提升了。因为英国搞了中国犁、轮作法。

  问题在于,中国需要学中国犁?还是需要学轮作法?既不必学,怎么提升生产力?

  相反,小农经济下,人地矛盾极大,迫使两年三熟制迅速在华北推广,是不是一场属于大顺特色的“农业革命”?

  都是圈地,情况是不同的。

  英国农业革命的好,是以英国的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人口数量为前提的。

  你不能昧着良心,说亩产提升到130斤、且轮作休耕,对此时的大顺而言是生产力的进步。

  实事求是讲,混成1750年的英国亩产,大顺得先饿死至少50%的人——1650年轮作休耕状态下,每英亩小麦产量为11蒲式耳,1蒲式耳小麦大约是54斤、1英亩大约等于6亩地,轮作休耕状态下平均亩产99斤——考虑轮作休耕,等于还得除以2、除以3。

  这亩产,放在大顺,非得出大事不可,而且得是大到血流成河的大事。

  况且来说,就大顺这个情况,资本圈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提高亩产”,其实真的挺不现实的。

  小农快速破产的地方,肯定是水旱频发的地方。

  而大顺这情况,你资本想自己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咋的,你的资本多到能搞黄河改道工程?能搞淮河入海工程?能修郑国渠级别的水利工程?还是能修淠史杭灌既工程啊?搞得起吗你。

  所以说,小块土地所有制,是不是已经阻碍大顺生产力的发展了?

  当然阻碍了。

  但,这种阻碍,不是在农业亩产上的阻碍、也不是在“无法提供大量的失去生产资料的潜在工资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的阻碍。

  而是,要把视角,放在更宽的地方。

  这种阻碍,是阻碍了资本向工业流动的阻碍。

  也即,无法解决工商业资金,往土地逆流、将耕地金融债券化的趋势。

  大顺要出台一种政策,达成这样的效果:

  比如说,我是个地主,我手里有个二三百两白银。

  但是因为朝廷的政策,使得我既没有办法去买地、也没有办法让自耕农用土地作为质押。

  如今白银蹭蹭地从海外往国内流,实际上白银每天都在贬值。然后呢,朝廷又货币改革,动不动就来点“铸币税”,超发点纸钞、宝钞,保持物价在有序上涨。

  那我这手里的二三百两白银,这等于是每天都在减少。

  又买不了地,那我这钱咋办吗?

  以前说,朝廷要出国债搞工业建设,假设5%的息,这也太低了,我为啥要买?

  我这二百两找个机会买地,不比5%的息强得多?或者我放印子钱,朝廷禁止九出十三归,那我就算就算做个守法的好地主,十出十三归,年息是多少啊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