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8 BHIM榴弹炮_国家意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弃原定计划,向着对手选择的方向前进,还未交战,主动权已经易手。

  与此同时,亚希尼一直在敌人西侧偷偷行动,他没有步兵拖累,可以借助四周被遗弃的村庄,在混乱的战场上实施大范围的机动,这会儿已经绕到了敌人后方。这期间他看到了几架无人机被敌人的导弹击落,他知道如果没有防空部队掩护,坦克就会成为砧板上的肉,所以目前战场上的要害就在于敌人的防空部队。他早就通过观察到了不断升空的敌人导弹,判断出敌人导弹阵地一直在机动,基本还是紧随着前面坦克在行动。

  他派出去的第3连(实际只有一个排)在前方1公里处侦察,找到了敌人的自行火炮部队,和后勤补给线。但是这不是亚希尼想要消灭的目标,在他看来这些火炮单位以及散落战场四周的近程防空炮的价值还不算大,他要的是找打野战防空系统。他判断应该在敌人坦克群后方5至10公里内。

  3辆t84壮起胆子,开出村落,光天化日之下在敌人炮兵阵地后方行动,他们的招数再次得手,忙着开火的印度人没有注意到这些其实是巴基斯坦坦克,只当是被击溃的其他友军部队的坦克,在与一群迎面而来的溃军交错而过之后,连长看到了远处一辆正在向下折叠其雷达准备行军的警戒雷达车,显然就在亚希尼判断的大致位置上,远处还有更多的导弹发射车,敌人装备十分齐备,且数量庞大,似乎是由一个萨姆17和一个萨姆6部队混合而成,外围还有一些步兵战车保护。中国空军投下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全部掉在了敌人的行进路线后方,基本都做了无用功。

  显然中国人还在用老一套的办法,通过电子侦察机和区域外弹药来偷袭这个机动单位,但是敌人的作战技巧,使得常规的使用卫星制导弹药或者反辐射导弹的方式,总是要慢一拍。

  T84连的连长向亚希尼通报了敌情,他描述说,敌人散得很开,几部关键雷达分开了4至5公里,并且机动速度很快。

  亚希尼知道自己必须作出艰难的决定,他必须横穿战场,将这个最大的隐患消除。此刻他的兵力已经下降到了16辆战车,一些坦克在刚才的作战中被步兵破坏掉,只能放弃,他自己坐车的外部天线也被打坏,失去了远距离通讯能力,不过无论如何,这样的兵力在敌人后方仍然算是一支极为强劲的力量。

  尽管无法接受无人机视频,但是他有本事从战场一隅看破了敌人的整个队形,白虎师将所有能打的坦克集中到了前方,而防空部队和火炮以及步兵战车,都留在后方以一个松散的队形中紧跟,大概是为了提防火箭炮这样散布较大的武器攻击,一旦前方打开突破口,可以想见他们会迅速收拢队形,一起冲出去。敌人的排兵布阵有内在合理性,但是比较混乱,适合他这样的指挥官,带领一支部队见缝插针地进行袭扰;当然如果指挥不当,他的十几辆坦克会迅速地在敌人机群中消耗掉,这次不是用一个营去挑战一个营,而是一个加强连的规模去踢一个师的屁股,而且也没有了黑夜的掩护。

  他在电台里向摩拳擦掌的3连连长交代了任务,由他的连先行攻击,务必不要让敌人重要目标跑掉,他强调了攻击的优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敌人的雷达;3连只有3辆坦克,必须在第一时间消灭最重要目标,萨姆6导弹部队的核心自然是制导雷达,但是山毛榉的每一辆发射车都有照射雷达,很难一次根除,所以只能消灭其警戒雷达压制期整体作战能力

  13辆坦克从废墟中驶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学着3连的T84那样,列队从敌人炮兵团后方通过,炮口指向敌人,亚希尼仍然抱有从敌人后方溜过去的侥幸心理,没有下令开火。这次当然没有那么容易蒙混过关,这2种中国坦克棱角分明的炮塔,很容易就被战术素养较高的印度炮兵认了出来;亚希尼看到500米外,敌人阵型开始发生了混乱,并不是常见的四散而逃,而是企图掉转车头,将炮口对准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