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4章 江山如此多娇_北朝求生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吧,这里原本就是历史上的北方物流集散地,汉代的时候,采集来的粟米,就在这里装船去洛阳!

  “委”在古代,有“抛弃”之意。委粟,就是说把采集来的粟米丢在这里就完事了。

  北齐建立以后改革物流,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水次仓。于是委粟津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级别的大水次仓。也是东河泊司旗下的主要物流中转集散地之一。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文人墨客常来常往,而且周边水流平缓,渡口密集。

  当高洋和高伯逸站在楼船的顶层,看着眼前壮阔的景色时,不由得感慨“江山如此多娇”。

  委粟津的岸边,一排又一排的大板房,来来往往的渡口雇工,装船,卸货。岸边的官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运货的马车。

  看上去比邺城的城门还要繁忙。

  高洋若有所思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又看了看高伯逸,似乎有什么话想说,最后化为幽幽一叹。

  “朕的那位弟弟,做得不错。”

  高洋淡然说道。

  他指的是自己的异母弟高浟。

  这位王爷一直在东河泊司任职,可谓是劳苦功高。虽然他号称是贤王,两袖清风,但东河泊司这种地方,再怎么洁白,都要染成乌鸦才能出来。

  估计这厮在位置上也是乐不思蜀吧?

  高伯逸暗暗想道。

  看转运规模就知道,东河泊司收的仓储费和关税,都是天文数字。这种要害部门,到底什么人来当头头,确实是一件让皇帝颇费脑筋的事情。

  “传令下去,今日就在委粟津住下,明日装运粮草。后日启程去齐州,碻磝城就不要去了。”

  高洋似乎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交代了一句,就进了船舱。

  ……

  委粟津的物质条件很好,吃的用的都不缺。高伯逸早就派人打过前站,准备了一些高洋平日里都不常吃的东西。

  将粳米泡上一夜,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将米浆在大铁锅内糊成极薄的米饼,上面放入蒸好的糯米,加入特制的酱料。

  然后加入煮熟的豆油皮碎丁(腐竹),生葱熟蒜,将米饼包裹起来,放入新摘的荷叶中,在蒸锅里蒸一炷香的时间再起锅。

  不需要将米饼打开,只需剥去荷叶,拿着米卷吃就行了。

  高洋从未吃过这么有荆襄特色的食物,那爽利的口感,吃起来就停不下嘴。本来他晕船就吃不下油腻的东西,高伯逸的安排,正好对他的胃口。

  “九合在荆襄时间不长,倒是对那里的风俗颇为了解啊。”

  高洋感慨的说道。

  你别说,去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当地的风俗,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强的施政能力。高洋是内行人,自然知道这些门道。

  正当他们吃得欢实的时候,祖珽走了进来,将一封信递给高洋说道:“陛下,彭城郡王(高浟)送来了一封信。”

  至于信上说了什么,祖珽是不知道的,他也懒得去管这些事。这厮虽然野心极大,但他现在只是个莫得感情的皇家御医罢了。

  高洋摆摆手,祖珽拱手告退,随即他就将信交给高伯逸说道:“念吧,朕吃得正带劲呢。”

  高伯逸拆开信,没想到极为简短。反正大概意思就是:陛下你来济州了,臣弟在任城的东河泊司脱不开身,毕竟责任重大。

  所以呢,请陛下不要介意。臣弟在任城备好了酒宴,等着陛下来视察工作。

  总结一下言外之意就是,大佬,你没事就不要过来玩了,我忙得很,不伺候你了。

  “哈哈哈哈,朕这位弟弟脾气一向比较梗硬,他还怕朕会兴师问罪呢,信烧了吧。”

  高洋不以为意的说道。

  高伯逸心中暗暗感慨,高浟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实在是摸透了高洋的心思。这位皇帝,还真就吃这一套。

  起点像作者君这么挖掘历史资料的,大概是绝无仅有了。今晚就一章,剩下的明天中午再发。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