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55章:十四年毕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黄河快要断流,但毕竟还没断流,这就能为上百万人提供水源。

  中间像汝州这样的地方,几乎就是十室九空的无人区,即使留下也会被活活饿死。

  这还是在太子下令先后迁走境内的七大藩王及数十万人口的情况下,不然情况会更加的惨烈。

  河南巡抚吕大器接到太子的密信,说如此大旱情况还会持续至少四五年时间,顿时心都凉了。

  天灾持续下去的话,别说四五年,河南连三年恐怕都难以坚持了。

  三年之后,只恐河南全境之人口,总数不会超过五百万了。

  吕大器在焦虑之余,也明白太子与朝廷的难处。

  北边的东虏连年叩关,南边的流寇又屡剿不绝。

  用兵所需每年都超过两千万两,又如何顾得上灾珉?

  吕大器只能尽人臣之所能,尽量安抚境内的灾珉。

  本地能留便好,留不下可安排其去往山东或南直,全力挽救每一个灾珉。

  对某太子来说,河南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烂疮。

  灾珉就是烂疮上的蛆,留着蛆能吃烂肉,撇除蛆能挖烂疮。

  如何救治,就看留多少蛆了……

  蛆多了便会形成隐患,故而必须将其分流到其他地方去才行。

  北方受灾的五地之中,北直隶依托畿辅一带,情况好转地最为迅速,只是与河南交界的一带还比较糟糕。

  山东依托运河、筑城、挖矿、晒盐、海捕这五大项,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旱灾所带来的影响。

  尤其是环半岛的海岸线,连百姓都能经常吃到鱼以及各种海鲜。

  这主要归功于山东巡抚颜继祖在京城的时候,吃蝗虫吃开窍了!

  不开窍的话,就要留在京城吃一辈子蝗虫了……

  筑城、挖矿、晒盐、海捕全部都能当作赈济的项目来做,岸边所产的海盐能解决十万青壮活计的同时,还能给衙门带来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而随着海捕与南北海上贸易的兴起,造船业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创造就业的项目。

  颜继祖要求全境务必实现年造船只三千艘的既定目标,尽管其中有六成是小渔船,但也是船,也能让渔珉们得到丰厚回报。

  百姓们买不起渔船不要紧,当地府衙都允许租用,不但可以按天计算租金,还能直接用捕捞的海鲜来充抵租金。

  只要是风平浪静之日,便可在岸边附近的高地上,看到海面上星罗棋布的渔船。

  与之前多年实施海禁相反,太子与朝廷都鼓励各地多造船只,数量越多越好。

  船只多便意味着渔船多,渔船多起来,渔珉才能多捕捞,百姓才能吃到海鲜。

  颜继祖的计划是在五年之内,山东沿海各地每日可出动的渔船总数达到上万艘。

  夏季炎热,不变储存海鲜,只能就近销售,尽快食用,否则便会变质发臭。

  到了秋冬时节,尤其是冬季,海捕的条件虽然较为恶劣,但胜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