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7章 陈圆圆_红楼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信上写,第一批采购的一万石粮食,预计十天以后到达睢州。

  一石约等于一百五十斤(设定),如果一个成年人一天按一斤口粮算,一百五十万斤粮食就够一万人吃上五个月了。

  如今睢州受灾的百姓城内有近一万户,三万余人,城外有两万余,八万余人。

  一万石的粮食,老弱妇孺减量,最多也只够睢州百姓吃二十天。

  当然了,如果只是简单的施粥,让老百姓维持性命,撑两个月也没问题。

  问题是,如今周润泽所要面临的将不只是睢州的百姓,还有上游有可能流窜来的流民,这些人跑到这边,也是要有所接济的。

  其实周润泽倒不怕人多,人来得越多,他反而越高兴。

  因为他准备以工代赈,让这些灾民们修桥铺路,修建新城城墙和房屋,新修官署学堂粮仓,疏浚城河等。

  这是要用很多银子购买粮食和物资的,但他早就准备。

  一是新皇给了他的十万两银子,后续肯定还有赈灾银子运来。

  二是今晚下暗手要搞死几个乡绅抄来的银子,数量肯定不会少。

  三是他准备在新建的城里城外卖地。

  城里除了百姓的居住地基不收银子外,其他用途的商业用地全都要收银子。

  城外也一样,将统一打造手工业工坊产业园,集中管理,又能卖一波地。

  所以新城的位置就要好好考虑了,一是不能离黄河太近,免得又遭淹没,二是交通要便利,三是所占的地最好能是官府的,或者是无主之地,再不济,也要软硬兼施将地收为官府所有。

  不过这事儿不急,还有的是时间考察和斟酌。

  回到安置区,忙得焦头烂额的全永高跑来找到周润泽。

  他请示道:“东翁,粮食什么时候发放给老百姓?”

  “先不急,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等过两天再说。”周润泽道。

  全永高又问:“那发放标准是什么?学生也好回了那些来询问的乡老。”

  周润泽想了想,道:“你先让他们按照户帖把人报上来再说,我这边也要下令让户房安排人去严格核查。”

  全永高迟疑道:“可有些人没户籍怎么办?”

  周润泽笑了笑,说:“这还用问,一律按流民论处,想要粮食,都去干活!”

  全永高一脸懵逼道:“不收押?”

  “收押干嘛?严格看管就成了,那可都是劳力,就算收押了,还不得给他们饭吃?咱们可不能做亏本的买卖。”周润泽道。

  全永高琢磨片刻,点头道:“那行,学生知道该怎么回复乡老了。”

  等全永高退下后,周润泽也在考虑怎么将这些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中。

  现在才五月,七八月伏汛和九十月秋汛才是黄河之水泛滥的高峰期,也不知道洪灾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所以要白白养着他们,那肯定是不行的。

  考虑了一会儿后,周润泽心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