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章 无迹可循_步步生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曹彬站在高处,望向金陵方向,若有所思地自语道:“晋王心急呀,他等不及我,更不会想现在等到我,我还是识趣一些,待晋王攻到金陵城下,再与他相会吧……”

  ※※※※※※※※※※※※※※※※※※※※※※※※杨浩仍然活着的消息,已经由赵光义派出快马,把消息传报京城去了。

  杨浩死而副生的经过,就是以他自述的经历为蓝本,由书记官常辉整理润色之后拟就的,奏报中还提到了樊若水,立此大功,一个官家钦赐的官职是少不了他的了,樊若水虽在长江边上吃了两年苦,但是一步登天,得到了别人辛苦二十年也未必能拥有的成就,整天介一副心花怒放的样子,这一路上都鞍前马后,随在晋王身边侍候着。

  杨浩没有摞下赵光义径自返京的道理,而且江南战局一日未定,恐怕赵官家也没心情思量北国之事,所以他只得暂时陪在赵光义左右。

  江南政局糜烂、军队士气低迷,李煜胸无大志,唯一可堪一战,可以稍稍延长抵抗时间的良将也被他以一个简单的离间计杀掉了,唐国被宋国平定已是必然的结局,杨浩现在只希望这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战争早一点结束。这里只要还有一天是战区,就会多一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死于战乱的百姓,早一天灭掉唐国,朝廷抚民安境的政策就可以早一天下来,他也可以早一天返回汴梁。

  跟在赵光义身边,他并没有浪费这个好机会,对禁军如何调动、如何作战、行军布阵、粮秣运输、军心士气,乃至擅长的进攻战术、防御手段,他都在充份地了解、充分地学习。

  从战争中汲取的直接经验要比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实用。跟在赵光义身边,看他与众将议事,发号施令,指挥渡江作战,看他接收军情、遥控指挥另外几处战斗,居高临下,俯瞰全局,更令他掌握了许多战术心得。

  他在求退不得的情形下,被迫选择了以进为退,为了未知的江山打天下,可是纵然他在西北具备许多脱颖而出的有利条件,他对前程也丝毫不敢大意。未来已经变成了未知,尽管后世对此时各方实力、战争得失的客观评价他还记在心里,也依然有用,但他很明白,那并不能成为他取胜的法宝。

  后世的学者明白的东西,这个时代的军人们真的不了解?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敌人,更了解敌人的长处和弱点,但是了解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解决,限于种种条件,他们只能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最适合历史客观评价的选择。

  从他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之后,在这个迷宫里,他也只能遵循这里的一切规则,利用这里的种种客观条件来行事,而不是依据后来的一点经验来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