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亲人抵港_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清楚上次刘小娟和李建阳回来带着翻译,表明这两人对于西南官话很多还是听不懂,更加不会说。

  而李建辉却说的非常流利,要是不知道李建辉一直在香江,李秀莉都觉得这位长期生活在川蜀。

  不过李秀莉并没有多问,而是把身边的两男一女向李建辉和李建阳进行了介绍。

  李智华18岁,李明霖大哥的长孙,周孝文17岁,是李秀莉的长孙,吴琼英21岁,是李明霖大姐的女儿。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李明霖几兄妹境遇不同。

  李明霖大哥二哥都是十七八岁结婚,有了孩子之后才被抓了壮丁出川抗战,李秀莉一直在村里,也是十七岁就结婚生子。

  但李明霖大姐李秀佳却不一样,她早年就前往了延安,建国之后根据安排在川北大学出任党委副书记,负责大学党务工作,直到53年才结了婚,有三个孩子,吴琼英最小。

  所以比李智华、周孝文两人大不了几岁的吴琼英和李建辉大不了几岁却是他们的长辈。

  自古幺房出长辈,这话说的是一点儿毛病都没有,以内地目前的情况,只要不是读大学,十七八岁结婚生子很正常,以正常轨迹发展,他辈分就快到爷爷辈了。

  作为陈志勇的女婿,陈志勇家人来了,李建辉自然也是要过去打招呼的。

  他们暂时把这些人各自接回去安顿,晚上的时候大家再一起吃饭。

  坐上平治,看着繁荣的街景,从小为生活在城市里而自豪的李智华三人在这里没有了丝毫的傲气。

  市里只有政府才有几辆轿车,一般市民有辆自行车就倍有面子,而在这里轿车随处可见,而且大多数车看着都比地区政府的要好的多,

  这里的高楼大厦更不用说,简直让他们看花了眼,市里最高也就六层,高二十来米就是大厦了,这样的在这里根本就称不上高楼。

  吴琼英或许是同辈的缘故,倒没有李智华那么拘谨,也不清楚是不是因为这丫头参加了工作的缘故,询问的一些问题还相当有水平。

  “是什么经济制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做,因为果城目前并非经济对外开放区,我能够给的建议有限。

  不过我从商业角度来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好,仅仅靠政府扶持是不行的,最主要还是企业要盈利。

  一个企业要有活力,那就要实行多劳多得,如果能够计件的,那就尽量按照计件来算,大家工资都一样的话,谁也不会拼命工作。”

  吴琼英明白李建辉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但她目前不过是市(县级)工业局里面一个科长,连副科级干部都不是,哪有什么权利来决定这些。

  改革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好差事,加上母亲在特殊时期去世,父亲虽然这两年重新出来工作,但并不负责地区工业这方面的事。

  这个时候她还是低调点好,免得给自己和家人惹来麻烦,那个时候她虽然还小,但那一幕幕她至今还记忆犹新。

  现在大哥在果城县一区公所担任副区长,副科级干部,二哥也在县公安局担任科长,和她级别一样,都是正股级,发展都还不错,她也不求自己前途多大,不影响两个哥哥就好。

  她只是有些可惜自己母亲过早离世,要不然自己一家和李建辉关系也能够近一些,要是有李建辉协助,大哥必然能够平步青云,毕竟作为地方政府人员,政绩就是当地经济发展,而这方面对于李建辉来说实在太容易了。

  他可是打听了,这次仅仅是专机开接他们的花费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钱要是投到区公所,当地经济翻一番都不是问题,而这钱在李建辉这里不过是毛毛雨。

  只可惜双方虽然还有亲戚关系,但一直不曾联系过,没有深厚的感情,想要获得支持只怕并不是那么容易。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