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7章 苦难_铁路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于是在1940年春,为了活命,我们两家踏上闯关东之路,这一路走来,饿死的、病死的人太多了!虽然我和二牛还有一把子力气,可在那个年代连一家人维持生命基本吃的都保障不了。经过半年多的艰难跋涉,到达长源屯的三星村的时候,我们一家6口人就剩下我父亲、我和妹妹3人,母亲和大妹妹病死在

    了逃荒的路上,小妹妹送了人。而二牛一家则更惨,父母都病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妹妹也是送了人,最后只有他一人到了三星村!”刘铁志似乎深深的陷入了那苦难的回忆之中,眼角闪现着泪花。他抹了一把湿润的眼角,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接着说道:“我们到达三星村的时候,已经是秋天,租种不了土地,也没有粮食,好在大山里有丰富的宝藏,上山采野菜和野果,还能打到一些山鸡和野兔,暂时解决了饥荒。秋收的时候我和二牛又给地方打短工,挣到了一

    些过冬的粮食,我们自己拖泥坯,打房梁,在山脚下盖了一间小泥房,总算安顿了下来。”“到了冬天,山上除了偶尔能一些山鸡和野兔外,就什么都没有了。而我和二牛挣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我们4人一冬天吃的。我们两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不能坐吃山空啊,于是便到镇里想找点营生,后来听到镇上的人说辉河那边的铁路在招人,我们两人就来到了辉河,由于我和二牛都识几个字,我便到了机务所当了一名小烧,二

    牛到了乘务所当了一名随车的搬运工。”

    一台火车头的执乘由三人组成,司机、副司机和司炉,小烧是上司炉的别称,而司炉而是3人中职位最低的。

    苏明阳听到这里不由得问道:“刘大车,那个年代你和二牛还识字呢?”

    刘铁志点头说:“是的,二牛的爷爷以前是一家药铺的帐房先生,我和二牛小的时候就教我们俩识字,所以,一般的字我们都认识。”

    苏明阳问道:“那你们闯关东的时候二牛他爷爷没跟着一起来么?”

    刘铁志说:“没有,那时他爷爷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便和二牛的二叔一家留存了山东老家。”

    “哦,是这样啊!”苏明阳点了点头,然后说:“刘大车,您接着往下说。”刘铁志说:“那时的铁路都是由小鬼子把持着,根本信不着我们中国人,司机都是日本人,中国人只能当小烧或副司机,一直到小鬼子投降,我在火车上干了5年,可还是

    一名小烧。而二牛算是好一点,由于他识字,从搬运工变成了货运员,但是运转车长小鬼子是不允许中国人当的。”

    苏明阳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后来呢?”刘铁志说:“1947年辉河解放之后,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了,我和二牛也迎来了好时光,当年我就当上了副司机,干了一年之后又当上了司机。二牛也当上运转车长,我们经

    常一个车头一个车尾的走一趟列车。”说到这里,刘铁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说:“朝鲜战争一打听,中朝边境地区顿时紧张了起来,我们没日没夜的运送部队和军用物资到安东、到丽城、到江堡。后来领导做动员,我和二牛都报了名,是第一批入朝支前的铁路支前队,只我们辉河机务段就有12个机车乘务组去了朝鲜!”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