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六章 二进京(二更三千字)_穿到七十年代蜕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龄跟夏老头差不多岁数的老头接道:“狗娃子,你嘴巴留点德行。你吃不上喝不上的时候,不是老村长照顾着,你能娶上媳妇?”

  “我就说说,哎呀,真是羡慕不来啊。这不是都生闺女,我那闺女咋就只能地里刨食呢!老夏家除了嫁老李家那丫头,剩下的都嫁进了城啦!”

  村儿里丁感慨了一句当代的流行口号:“要不都说嘛,嫁猪嫁狗都要嫁个城镇户口!”

  其他几人都附和地点点头表示认同。有拆狗娃子台的、一个跟夏老头在年轻时就不对付的接话:

  “狗娃子。夏家在县武装部可有一个亲姑爷在。你要告得去别地儿告,不过人夏家马上就有个当团长的女婿、孙女婿了。去哪都白搭!以后啊,咱村儿风向得向夏家看齐喽,咱啊,都得喊夏老头叫夏老爷子喽!”说完背着手走了。心里骂着,妈的,自己的运气咋就那么差劲……

  想想新世纪百姓中的流行口号:为钱死、为钱死,为钱奋斗一辈子。很傻很天真、楼脆脆……

  再看看这个年代里的“嫁猪嫁狗都要嫁个城镇户口”,可以想象的到,在当时能嫁进城里。是多少乡下女孩的梦想。

  七十年代里,如此功利性极强的口号能够广为流传,也可见家庭成分多重要。正因为家庭成分的不可选择,在此时的贫困环境里。就更凸显出了物质的重要性。

  这也就不难理解夏玲的选择了。她的现实主义不比夏天少,却要为了她认知的“明天会更好”,一头扎进吴家……

  而夏天呢,能从一个农村妞走进军营,老辈儿人会说福气多多,但用得差不多了。结果她出乎众人意料。一脚踏进当着大干部的城里家庭,村儿里的反响自然更大。

  ……

  王红军到了夏家,心里怎么想的叶大少老丈人家不清楚,表情略微丰富些。笑容过多却不会让人感觉是假装的。

  王红军见到夏爱国仔细说了下叶伯煊的情况,告诉说他准备马上出发,您闺女夏天也在叶家的老房子里等着大家呐。

  夏爱国就开始张罗。装上给夏天的东西,装上他们自己要用的。又去仓房小心翼翼地搬出两个小柜子。

  老太太把收拾行李装东西的力气活都交给了苏美丽,她让夏冬烧水,她给叶娃的朋友下碗面条。这面啊大米啊,还是为了夏天的事,人情走礼得到的呢!很难得,要是……唉!给人家包碗饺子看着能更好看些。

  老太太控制住自己,她现在没空多想其他的,小心翼翼地用瓢舀出一些,开始和面。

  其他几人自顾自地忙活着。包括夏冬,他帮不上忙,但他兴奋啊。小娃虽小,却知道美丑,自己在院子里拿着皂角,洗脸洗手。等会儿他就要去京都了。

  王红军坐在院子里,呼噜着吃着手擀面,含笑看着夏冬忙活来捯饬去。心里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