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章 拜师六礼_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倒了口凉茶,润了润嗓子,然后说道。

  起居室靠墙边,摆着一方供桌,供桌两边是两套直背椅子。

  白嘉轩见姐夫朱先生入座,也立即起身,他对待朱先生可没刚才对待朱白氏那般亲厚,有些拘谨。

  “姐夫,这些是娃儿们的拜师礼,额都统一采办了,用的是族产。”

  这时拆开他在地上放着的大包小包。

  首先是古人的拜师六礼,即为束脩之礼,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还有六份上等的干瘦腊肉,用来表达弟子心意。

  除了这些拜师六礼之外,还准备了若干点心不等。

  虽然周元不是他们白鹿村的,但也在白鹿村上过学,好歹也有些乡谊之情,现在左右是一份拜师礼罢了,给了也就给了。

  再说,以庞家村周家的富庶,也不会白白占便宜。

  不然这样的一份拜师礼至少在一两五钱左右,哪会任其打水漂,都在心里记着呢。不说,但到用上的时候,难道还能推辞不成?

  他特意说这是族产,就是想让这几个少年断了还钱的路子。

  能以一些银钱,换个人情,这生意不赖!

  “我都看到了。”

  朱先生微微颔首,心中满意。

  孔夫子也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矣”。这句话是说,交了束脩的学生,我教导他们没有后悔的,但反过来说,一些没有给束脩的学生,我教导是很后悔的……

  天下没有白拿的午餐。

  “白鹿村能有如此教化,离不开嘉轩你这个族长的功劳。”

  朱先生肯定了白嘉轩在此出的力。

  滋水县其他村也少见白鹿村白家和鹿家这么仁义的财东家,能够捐钱修缮祠堂,办理学堂。

  白嘉轩也爽朗一笑,指着白贵几人手提着的礼品说道:“姐夫,额们村的娃娃都是知道恩义的,也自己用钱买了些礼物送给你这位先生。”

  他指了指了白贵。

  白贵会意,他是一行同窗中年龄最大的,也是白鹿村的,理应他先上前,他双手捧着包好的书册,微微躬身,递了过去,“先生,额不知道先生喜欢什么,想来四书五经家里常有,所以挑选了一本医书,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你有心了。”

  朱先生点了点头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我们读书人的抱负。你先生是治春秋的,唔……,也对,左氏春秋的《医和视平公疾》这一篇,‘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你能选择这一本医书,可见是读春秋学以致用。”

  说着他也笑了一下,“医者不读春秋,恐不知药王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所言的;‘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从何而来。”

  他这句话却是警醒和敲打。

  虽然送医书符合儒家观念,但还是有些偏门别路。

  以长辈而言,需要警醒一二。

  “药王?孙思邈?”

  白贵送完拜师礼,向后退了几步,这才后知后觉的反映了过来。

  在关中这地面上,唐代的京兆老乡药王孙思邈可谓是家喻户晓,不少乡人家里供奉着孙思邈的神像,尤其以山民为多,在白鹿村也不罕见。

  孙思邈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活了一百五十多岁。

  “不读春秋,亦不明古人所著之书……”

  白贵叹道。

  如孙思邈这种有名的道士,也是熟读诗书之辈。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