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托孤?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吗?”

  “当然。”沈致远答道。

  “那就行……回去吧,莫让莪儿担心。”多尔衮慢慢靠回睡榻。

  沈致远一愣,“那……。”

  “好好对莪儿,别的……等本王命令就是。”多尔衮已经闭上了眼睛。

  沈致远眉毛一挑,随后收敛,躬身行礼,慢慢退出。

  ……。

  三日后,以范永斗等为代表的晋商,向清廷捐献白银三百二十七万两。

  以此换得清廷授于晋商对山西煤,辽东、朝鲜铁和江南商会贸易的专营权。

  七月初,多尔衮与阿济格,双方达成妥协。

  阿济格得到新编一营火器军的预算,由此换来阿济格对多尔衮吸纳火枪营、枪骑营的掌控。

  也就是说,多尔衮力摒众议,正式掌控了原本沈致远、钱翘恭所练的火枪营、枪骑营。

  同时,多尔衮以自己的财力,不顾朝廷的阻挠、反对,开始扩编二营,二营编制人数总计到达了一万二千人,几乎翻了一倍。

  而沈致远、钱翘恭开始在宫城上任,以其官职、爵位,游走于亭台楼阁之间,整日呼朋唤友、走马章台,大有一代纨绔之风。

  ……。

  杭州府,虎朴书院以北,雨县与仁和县的交界处。

  车水马龙、人头拥簇。

  原本就是国内外商人眼中香饽饽的江南织造府,如今经过改制之后,更成了天下商人目光汇聚的焦点。

  这不仅仅是因为江南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女子,经常在此出现。

  更因为这里有,可以称霸于天下服装界的时装,可以执天下服装之牛耳。

  说来也怪,“汉袍”在江南各府卖得不温不火,可它一旦运到北方,便是一衣难求。

  或许是它的风格和适应性,更能为满族女子所接受吧。

  江南二百至三百两一件丝罗刺绣汉袍,到了北边,竟卖到八、九百两,依旧是供不应求。

  此时的物价,较至吴争收复杭州府时,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

  仅以粳米为例,吴争收复杭州府时,虽是战乱之际,一石上好的粳米,也就一两三钱至一两五钱银子,当然,粮价一战之时,也曾到过一石三两左右,可那不具代表性。

  眼下,一石上好粳米已经要二两七、八钱,相当于上涨了一倍。

  可工资水平,涨得更多,想那时,百姓在富户家帮工,也就八文到十文一天,一个月也不超过三百文,按当时一两白银兑换四百文计算,也就七钱左右的银子。就连那时的沥海卫,也只是每月拿二两银子,已经在天下军队中首屈一指了。

  可现在,因新城的修建和无数工坊的兴起,江南各府,可谓人力难求,百姓只要肯干,一日三十文,几乎是最低行情了。

  也就是说,连最普通的百姓,一月也能挣上二两多银子。

  粳米上涨一倍,工资上涨三倍有余,购买力自然是增强了。

  但北方的物价变化却不大,差不多还是一两三、四钱银子购买一石粮食。

  所以,江南与北面,同样一两银子,以此时最中肯的粮价而言,购买力要少四成左右,也就是说,北面银子更值钱。

  然而,江南二百至三百两一件丝罗刺绣汉袍,到了北边,竟卖到八、九百两,依旧是供不应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