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袭战变成遭遇战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让池二憨有些胆寒。

  可问题是,现在任务怎么办?

  二人在商议之后,选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火攻。

  既然已经很明确,得不到粮仓的粮食了,那就一把火烧了它。

  这与吴争之前叮嘱的,能拿多少算多少的命令,意义基本是吻合的。

  所以,二人对此都很赞同,随之付诸于实施。

  一时间,骑兵以速度优势,侧掠粮仓周边,以火箭射向要隘。

  清军顿时慌乱起来,守军只能以双脚跑步,射箭来阻止,可双脚怎么跑得过四蹄呢?

  加上要隘本就是个临时建筑,不象城墙上四周连贯、可以奔跑,往往等守军赶到一个方向,还没拉开弓,明军就已经转到另一方向射箭了。

  要抵挡见缝就钻的火箭,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清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扑灭火箭引起的火势上,好在粮仓嘛,注重得就是防火、防鼠,早备有灭火的水源,也就是说,王得仁、池二憨这场火攻战术,看起来热闹,实际效果却只能说差强人意,虽然有粮仓被引燃,但并未引起整体大火,与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差甚远。

  可这一闹,拖延了时间。

  很显然,时间站在了守军一面,因为这时,由东向西出现了柯永盛派出的第二支用来运粮的军队。

  这时得说,柯永盛的战场整体观和作战谋略是正确的。

  他掐准了影响、左右战局的根本,很显然掌握沥海清军就等于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掌握道墟粮仓,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这说法和明军占领绍兴城立于不败之地,是没有冲突的。

  明军占领绍兴城,等于在绍兴府楔入了一颗钉子,做个丁子户不难。

  而清军得到了道墟粮食,那就没了后顾之忧,哪怕驿亭退路被断,他们固守不难。

  吴争如果真要打一场歼灭战,那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几乎不可接受的伤亡,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僵持,或者让开一条路,驱离清军。

  这就是,说清军占领道墟粮仓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的缘由。

  可柯永盛还是大意了,不是说他派的兵力不够,而是他应该亲自率兵前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支军队,在陷入不利的绝境时,主帅在与不在,对军队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以柯永盛的战场经验,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断。

  可是柯永盛大意了,他防备到明军可能会偷袭粮仓,但他没有预料到,吴争会迅速反应过来,亲率另一支骑兵赶来增援。

  这就使得清军陷入了东西合围的困局。

  吴争率骑兵赶到时,王得仁、池二憨正率骑兵对柯永盛派来的第二支六千人部,发起突袭。

  以三千对六千,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对于军种不同,这事很平常。

  就象两架战斗机,对上万步兵俯冲扫射一般,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只是,因为正面突击,加上白天,清军有足够时间来应对。

  所以,王得仁、池二憨部的突击也仅仅是啃掉了清军一层皮,无法突入清军腹心,直来直去地犁上几遍。

  而王得仁、池二憨部弃粮仓而攻清军援兵之举,给了粮仓中的清军可以出战的机会。

  由此造成了王得仁、池二憨部骑兵被清军两面合围的情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