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阳之战(一)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三桂联合多尔衮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之战。

  打了这战,正如黄泥巴掉进裤裆时,不是屎也是屎了。

  在多尔衮的逼迫下,吴三桂只能易旗改帜,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当然,清廷明面上也没亏待吴三桂,不久就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但吴三桂和其他降官不同,他还拥有一支自己独立统率的军队,在降清之初,仍与南明势力保持着联系。

  应天府福王登基,吴三桂甚至还派人私下传信“不忍一矢相加遗”。

  因此,清廷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

  除对其严加防范之外,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的仇恨,使其率兵攻击李自成。

  李自成主力被平定之后,清廷也就卸磨杀驴了。

  吴三桂随即被清廷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那时锦州需要吴三桂镇守个屁啊?

  不过就是将吴三桂部置于清军的腹心,严加看管起来罢了。

  对于清廷的这种安排,老谋深算的吴三桂自然了然于心。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了,而是安下心来当清廷顺臣了。

  所以,这次多尔衮让他去江北打酱油,吴三桂知道,这是多尔衮在考验他对朝廷的忠诚,否则区区南明残余,还须李国翰“辅佐”自己?

  虽说吴三桂对清廷一样心中怨恨,可他知道,这是自己获得清廷信任的良机,只有把握住这次机会,自己才有可能脱离清廷的监控,才有机会图谋将来。

  所以,吴三桂决定使出混身解数,也要全歼仪真明军。

  一到扬州,吴三桂立即调动各路清军,向仪真合围。

  ……。

  吴争判断的没错,从镇江城南下准备收复丹阳的清军骑兵,确实是五千人左右。

  夏完淳按吴争交待,以三千人诱敌。

  可这时,吴争判断错了,清军根本没有理会夏完淳这支明军。

  仅仅派偏师一阵驱赶之后,直接南下了。

  夏完淳此时远离丹阳,虽有心向吴争传信,可知道清军骑兵行军速度极快,恐怕自己的信使到达丹阳时,吴争早已接敌了。

  于是,牙一咬,会合埋伏的军队,毅然向丹徒方向北上了。

  ……。

  吴争自然早已派斥候四出。

  清骑居然全数南下,让吴争本就悬起的心,再提上了一寸。

  可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打呗!

  但战术进行了一些修改。

  原本已经构筑工事,前出的火枪兵被迅速撤回丹阳城内。

  埋伏两翼的骑兵也相应后撤,部署于东西城门外藏匿。

  也就是说野战肯定是打不成了,那就打一场攻防战。

  但攻防战,铁定是全歼不了清军骑兵的。

  只有在城墙上顶住,然后派骑兵由两翼包抄合击,这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前提是,正面要顶得住,且给予敌骑以重创,否则,依旧回到野战的老路,需要骑兵与骑兵硬抗。

  还别说,重演之下、牛高马大的外籍火枪兵士气高涨。

  在他们看来,瘦弱、矮小的东方人,怎么可能挡得住炽热的弹丸呢?

  这些外籍兵与三千新兵被安置在城墙上,前后三行,这是吴争借鉴倭国的“三段击”火枪战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