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七章 拥立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争收复镇江之举,毕竟这事于公于私都有益。

  可钱家叔侄两支禁军的离开,应天府唯有廖仲平一支禁军,独木难支啊。

  此战开始至今,应天府还没有过战事,可毕竟是京城嘛,真到了发生战事时,离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陈子龙提议再征三万新军,一来防备清军突破兴国公水师的封锁,攻上岸来,二是所有人都明白,江北仪真的那支明军,怕是回不来了,那就需要有填补空隙的新军。

  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安然,自然没有一人反对。

  可问题是,朝廷养得起吗?

  陈子龙在江南的声望确实强大,五日之内,招募新兵三万,让人惊讶的是,这三万新兵征召,竟是不付饷银的,也就是说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就行。

  由此可见陈子龙等人的号召力,何等强大。

  这还不算完,兵员有了,可军服装备也需要花钱啊。

  好嘛,陈子龙等数十人连续两天去玄武湖开了两次“讲座”,生生筹出了三十多万两银子,这下不单三万新军的装备解决了,还积余出了不少,可见其声名之盛,令人叹为观之。

  这个时候,镇江城光复的消息传到了应天府。

  背插三道三角旗的传信兵,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入奉天殿,喘着粗气将这个消息说出来时,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

  半晌才暴发出满殿欢呼声,这是所有人的功绩,这场战役,几乎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

  大军粮草、军备、百姓动员、民夫征召等等。

  这是个大工程,与吴争在杭州、绍兴发动战争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简单地说,吴争在杭州施行的近乎是军政府,可应天府不同,它是一个衙门齐全的朝廷。

  吴争可以随时下令发动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当然,如果没有莫家根深蒂固的势力,为吴争做后勤,吴争也没有那么容易想收复绍兴就收复绍兴。

  所以,一听到镇江府光复,所有人都觉得与有荣焉。

  这阵的欢呼声整整持续了一柱香的时间,许多激动的老头们都击掌相贺。

  殿阶上,监国朱媺娖凤目盈泪,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失态了。

  也没有人会去指责谁失仪。

  朱媺娖的目光聚焦于奉天殿殿门之外的虚空,朱唇在动,“父皇,您听到了吗?我们终于重新在江南立稳脚跟了。您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大明复兴……!”

  可很多时候,事情都会出乎人的意料。

  谁也没有想到,或许陈子龙自己事前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当着监国和满朝文武的面,说出拥立吴争为帝的倡议。

  陈子龙慨然地声音回落在奉天殿的上空,满殿如死一般地寂静、哑雀无声。

  太突然了,突然到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到,哪怕是原本在私下集会时,提出过这个倡议的文臣们。

  或许是因为广州三帝给陈子龙的一种急迫感。

  亦或许是因为这场人人盼望已久的胜利吧。

  与应天府光复相比,这场胜利更让他们激动。

  因为他们,共同参与了。

  陈子龙的倡议非同小可,他可是内阁首辅。

  许久的冷场之后,阁臣都御史张煌言、马士英、刑部尚书徐孚远、工部尚书宋征舆还有无数的官员都纷纷站出来附议。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