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5章 访谈_富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升接受了采访。

  主持人是央妈的王牌主播之一,一个全国大多数观众都能叫得上名字的著名男主持人。

  “恭喜杨总!”主持人道。

  “谢谢!”杨东升点点头。

  “能谈下一下您现在的心情吗?”主持人问。

  “关于心情?我其实并没有觉得什么!”杨东升非常装X的一摆手,“拿到诺贝尔奖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诺贝尔奖充其量只能算是我们做研究的附赠品!有没有诺贝尔奖,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

  这些话,要是杨东升在10月7号之前说出来,肯定会被人笑掉大牙。

  但是现在说出来,就带着一股让人不得不信服的劲。

  就连见惯大场面的主持人,都被杨东升唬的一愣一愣的。

  “我始终认为搞科研,最忌讳的就是功利心!带着功利心去搞科研,太容易犯错!科技史上,为了拿奖而造假的事层出不穷,就连诺贝尔奖也曾深受其害!”杨东升这时语气又是一转,“单就看我们集团内,历年提出的项目,有潜力拿诺贝尔奖的不少,但是很多项目,我们都没有做!”

  “杨总可以透露一下都有哪些项目吗?”主持人立刻大感兴趣。

  现在国内各个大学、科研机构,都在为一个诺贝尔奖而拼命。

  杨东升哪怕只泄露一个大体的方向,也可以让各个大学、研究机构,接下来少走很多弯路。

  杨东升笑了笑道,“例子很多,比如引力波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被证实。如果能证实引力波的存在,这个级别的成果,拿一个诺贝尔奖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没做?”主持人问。

  “因为资金不足!”杨东升摊了摊手,“引力波探测装置,对精度要求太高了,投入太大,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各地就先后建立了多个引力波探测器,在探测器灵敏度上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包括1999年,美国在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建成的两个探测器。但是这些探测器的精度都还达不到探测引力波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升级后,才有可能。我们粗略估计了一下,要建设这样一个项目,光是项目投资就要上百亿,而且其中很多技术,我们还没有!”

  杨东升继续道,“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需要研究经费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研究天文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并不能直接推动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只能暂时放弃这方面的投入,这也是东升理工学院至今没有天文系的原因。我们目前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些短期内可以产生效益,能推动工业发展的项目上来,拉近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等将来我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