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1章_五胡烽火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陈浩是酵母,这几个小部落是疫病之苗,高翼就等着他们把瘟疫扩散到整个草原。金道麟想先击退他们,解除东线的危机,高翼怎能答应。

  “西线,我们的主攻方向在西线,契丹应慕容鲜卑而来,慕舆根垮了,他敢留在那儿吗?”高翼耐心地开导说:“打败契丹有什么?你不是说他们把牲畜都吃完了么?我们领几万张嘴回来干嘛?养他们一冬天?

  西线,慕舆根没粮了,他后面还有龙城,还有辽东国和整个平州,我们的力量只能顾一头,夺下龙城后,守好铁岭关,兴城,就足够了,所有的方针都要围绕这个转。”

  今年初,占据盖平后,为了让盖平获得支撑点,高翼在后来熊岳县的地方修建了熊岳山城、熊岳码头。而后,他又在巍霸山城与熊岳山城之间,大约是后来的复州城地址上,修建了老虎城。

  去年占据的贸易点——葫芦岛他也没拉下,派遣一支300人的守军,乘舆慕舆根僵持的功夫登上大陆,建了一个石堡、码头,命名为兴城。

  此外,打着宇文福的旗号,高翼还在后来的铁岭位置建设了一个小石堡。名义上,这小堡是为方便汉国商人歇脚,并在此与草原部落交易,而由代国驸马宇文福建设管理的客栈与椎场。但实际上,宇文福压根不知道石堡的存在,里面把守的汉军也都是换上代国军服的宇文鲜卑人。这个军事要塞正立在辽河平原与嫩江平原的山峡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兴城设立于明代末年,称宁远。在袁崇焕住宁远城之前,这里只是一个路边客栈。唐朝初年这里发现一个温泉,当地才有了正式的名称,叫“汤泉”。宁远城筑好后,辽河平原除龙城(襄平)外,大点的城市基本没有。这时正对葫芦岛的锦西城渺无人烟,稍远一点的锦州城,这是叫“宾徒”。

  晋代的宾徒是个县级单位,当地居民主要是来辽河平原暂居的商人,以及三国时代躲避战火的流民,他们在战乱平息后纷纷返乡,该地故而被命名为“宾徒”。据说,三国时代的大贤管宁避居辽东时,就是在宾徒耕作为生。

  三山霸占葫芦岛后,便在对面的大陆上设置集市,成为锦西集,也就是后来锦西市所在的地方。随后,宾徒作为商人居住与交易的地方,逐渐没落。高翼在葫芦岛附近建设要塞时,为了不让锦西集受影响,便将要塞筑在了兴城所在,并以兴城命名,希望三山借此而兴。

  兴城要塞完工后,燕国通往龙城的道路只剩下了一条——穿越燕山,经昌黎(今朝阳市)、义州、沟帮子、大虎山、黑山到新立屯的路线。这条路沿线均是大山,是自古以来辽东通向中原的最常用路线,也正是辽沈战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现在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