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70章:汉氏子姓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边落脚。

  “就实而论,落实政策乃是当务之急。”吕武当然是坐在首位,下方是汉国的众臣。

  这些人以前要么是吕武的家臣,不然就是同盟,也就是附庸或追随者。

  什么政策?当然是注重农耕,还有推广新的律法,再来就是关于二十等爵的广而告之了。

  在体制方面,吕武知道会引起猜忌,还是没有执行周天子的宗法,并且对国家的官职进行了变革。

  汉国有一国之君,往下却不再是执政,执政的职权被分为左相和右相,双方互有职权,一些职权又有所纠缠。

  左相的职权包括了掌钱谷和租税,再来就是财政审核,以及对官员考核之权。

  右相的职权包含了财政支出,选任贤能和拔举官吏,另外就是刑名之权。

  仅仅是从两个职位的职权来看,互相之间多有纠缠,乃至于是形成了对立,算是一种制衡了。

  军事方面,吕武设立了第一武职为“国尉”,也就是“国尉”作为一国军事主官,第二武职则是取名为“上将军”。

  在职权方面,国尉没有领兵作战的权利,管理的是平时的督导工作,也就是训练。他还有谋划军事的职权,也就是关注列国动静,寻找开疆拓土的机会,谋划应该怎么出兵等等。

  上将军则是拥有领兵作战的权利,非战时的权利则是被压到最小。

  如果拿现代的制度来解读,国尉其实就是总参谋长,上将军则是统兵的将军。

  汉国当然还有其它的官职,吕武将所有官职的职权进行了细化,里面参考了三公九卿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制度。

  吕武其实有想过直接拿三公九卿或九品中正制来用,比较尴尬的是压根无法完全记住两种制度都有什么官职,某个官职到底又是负责什么。

  没办法,吕武的记忆力有限,不是专门学那个,更没有特别去研究过,能够将全部的官职和职权记得仔仔细细才是有鬼了。

  当时的吕武就在想:“要是能上网查就好了。”

  新国家,又有新制度,辛亏吕武是“化家为国”的方式立国,不管是从资源还是人员,以前就是吕武的私人财产,哪怕是有一些家族投奔到汉国,他们的实力占比也就两三成,一样还是由吕武一个人说了算。

  崔杼对自己被任命为右相是感到惊喜的。

  有点尴尬的是,崔杼一时半会还没有搞清楚职权,需要花时间来吃透,才能行使右相的权利。

  担任左相的葛存说道:“各城邑皆有公示,另有遣人于牌坊处广而告之,必使国人得知。”

  文盲率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年代,别想着发“传单”就能完事,需要派人专门弄“口口相授”才行。

  吕武倒是想学朱大帝设立“社学”来扫盲,问题是没有那个本钱。

  倒不是财帛不足,关键是没有师资。这个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