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2章 合作投资_重生之投资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熊晓歌反问张晨:“你加入IDG也已经两三个月了,你发现IDG和其他风投公司,比如红杉,他们之间的差别没有?”

  张晨还真没总结和考虑过这方面,前世也只是听说过几个大佬名字而已,只知道这些都是搞风投的,IDG还有情报贩子的业务,这些风投之间的具体差异,还真没研究过。

  熊晓歌耐心解释道:“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风格,DG很少做中长线,一般来说,投资的项目,一到三年,必定斩获退出,不会恋战,这和麦戈文的性格非常像。”

  说到这里,张晨突然想起来,IDG曾经是第一个投资藤迅的风投公司,99年就给藤迅投了110万美元,占了藤迅20%的股份,但没多久,当藤迅获得软银注资估值达到6000万美元的时候,IDG就选择了退出获利。

  此后,这个案例被投资界反复拿出来嘲笑和总结,这次获利颇丰的投资行为,却被外界看成IDG最失败的一次投资选择。

  熊晓歌继续道:“麦戈文是搞媒体出版和咨询服务的,因此对风险的控制,远比其他风投公司要谨慎的多。再加上风投只是IDG资本项下很不起眼的一块业务。”

  “IDG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资金吗?不是。DG在数据分析和信息整理业务上的优势,能带给IDG风投业务巨大的先发优势,让IDG比其他风投公司更能从数据上直观的判断出哪个行业、哪家公司更值得投资,这是其他VC所不具备的。从这一点上说,IDGVC实际上只是IDG数据和信息业务的副产品,为了不浪费自己的信息优势而创建的。”

  “所以,IDG通常来说,只做种子轮和A轮的投资业务,很少碰B轮及B轮以后的投资项目,除非在A轮,这个项目已经证明了自己有非凡的潜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IDG也很少会做出超大额的投资行为,更多的都是几十万美金甚至几万美金的小规模投资,超过百万的,IDG都会慎之又慎。”

  “之前你对思达康2300万美金的投资,如果不是用ICQ的股权做出担保,只是说让IDG去投,麦戈文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到最后,你这个项目是以IDG给火种源融资对赌的方式进行的。现在你想拉上麦戈文一起,向思达康至少投一亿美金,这种业务,十有八九老麦不会同意。”

  熊晓歌并非危言耸听,以麦戈文的性格来说,宁可少赚,也不能大赔。这也是为什么IDG落户国内接近五年,却仍旧颗粒无收的一个原因。

  很多项目,在看到收益之前,IDG就选择退出了呀。

  在历史上,IDG也是在98年前后调整了投资策略,2000年才实现了的盈利。而后来的互联网泡沫,让IDG有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