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八章 创造型企业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聊第一性原理,亚里士多德说过,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忽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其实现在的科技发展基本都是类比思维和迭代思维,直到更多人开始考虑第一性原理,给了科技发展一个新的思路,在第一性原理上,标志性企业就是特斯拉。

  马斯克利用第一性原理打破了电池的传统禁锢,实现了特斯拉在电池上的技术优势,所谓第一性原理,核心就是抛弃一切,不断挖掘事物的本质。

  第一性原理的最大优势就是它能逼近甚至接近最优解,所以第一性原则对应的就是,颠覆。”

  员工们听的很认真,孟谦继续深入,“说完了这三种科技发展的模式,接下来我们就该好好探讨一下,我们大风集团的发展,该以什么思维模式出发。

  不知道看完这三种解读后有没有人觉得第一性原理是最好的科技发展思维?”

  孟谦问了一句,会议室里并没有人举手,孟谦微笑着点了点头,“不管是不是有人出于害羞没有举手,但我希望大家真的不要去这么想。

  我相信关于这三种模式的解读放到网上一定会有很多网友认为第一性原理是最厉害的,相比之下之前的类比和迭代模式显得好像很落后,然后开始去吹捧马斯克。

  但作为科研工作者,大家一定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一定要记住,任何思维都要有一个适应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科技发展来说,适应性是很重要的。

  在科技发展上的第一性原则是马斯克首创的么?当然不是,在历史上很多人利用过这种思维模式,就比如我们公司的王牌技术人工智能。

  在神经网络时代就有人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关键是大数据分析,他们抛弃了一些繁杂的内容想让算法去自我学习,但他们都失败了。

  他们并没有错,他们也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当时的硬件条件不够,当时的算法逻辑也有问题,我们今天能做的事情,放到20年前就是做不了,所以第一性原则的利用有一个大前提是什么?”

  “基础环境。”坐在前排的人回应了一句。

  孟谦点头表示正确,“颠覆固然是好,谁不想做一个颠覆者,但有些时候你就是颠覆不了。

  但是同样的理论,今年颠覆不了,明年也许就能实现颠覆,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基础什么时候是足够的。

  所以有效的颠覆,在这个时代可能会变成一个频繁的试错过程,如果真的是这样,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情发了,颠覆,需要类比和迭代。

  所以我今天想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动态循环发展模型。”

  孟谦把模型的原理放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自己看,“在我看来,第一性原则,迭代,类比这三种模式之间并没有高地之分,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物理届很多人都追求大一统理论,希望能用一个简单的理论解释一切,爱因斯坦这样追求着,牛顿这样追求着,后来者更是前仆后继的在寻找着这个大一统理论。

  而物理届的大一统理论是什么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但关于科技发展的这个过程,我突然在想,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个大一统理论的可能性,只不过这个大一统理论是动态的。

  大家看着这三个模式去想一想,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重复,周而复始的去进行这几件事情,这是什么?

  不少员工的瞪得越来越大,直到有人喊了出来,“创造!”

  孟谦给了一个肯定的眼神,“没错,我们突然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我不敢百分之百的确定这套理论是对的,但我愿意尝试着把这种动态变化作为一个大一统理论。

  一个动态的颠覆创新重复行为,或许能成为科技发展最好的模式。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理论有可借鉴之处,那么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各位可以考虑基于颠覆,创新以及重复三条线开展协同工作,试着去验证这套理论的可行性。

  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一家创造型企业。

  接下来的十年,希望大家能创造出一栋前所未有的大厦。”

  ...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