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乱简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鸿将这部《归藏》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心下也略觉掩卷不读之时,忽然眼神落在书上,看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这其中几句写道:“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解其纷,和其光”。

  这几句本来是抄的《老子》中的句子,但与《老子》的原句的顺序有所颠倒。一般人若看到这里,估计也就当作做伪之人故意为之,或简单以为版本不同而已。卢鸿却若有所思,感觉这地方颠倒得毫无道理。原文是“解其纷”两句在前,其后为“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此处将“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三句分断于句子前后,倒象是无意中颠倒的?

  做伪之人,至少在摘抄时,也会保持原文意的畅通,似这般句前后颠倒,却是为何?卢鸿心中暗暗思考。

  乱简!不错,一定是乱简!卢鸿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想来也只有这个解释。随即他又想了一想,急忙翻到书的开头,逐句细心看了一会,又被他发现了几处明显是乱简的地方,不由恍然大悟。此时,对于这部《归藏》,卢鸿又有了些新的推断。

  上古书籍,乃是写于竹简之上,并以牛皮或绳带等编联起来,贯装成卷。一旦这绳带发生断裂,则各片竹简必然发生散乱,其先后顺序经常出现错乱的现象,引起前后竹简上内容的混乱。由于一些古籍词义本来古奥难解,后人遇上竹简错乱之处。经常不明所以,便按照错误地顺序传抄下来,使得一些古籍越发难以理解。这种现象一般便称之为乱简。但一般乱简的现象,只不过一两片竹简而已。这部《归藏》的乱简情况,似乎比较多,因此才使得很多地方读起来,前后词不搭义,难以释读。

  卢鸿自己估计。这部《归藏》其中或有后人伪造的部分。但其必然有所参照。或许便是散乱的《归藏》古简。因为伪造者未能认真拾缀,或才识所限难以整理,便混杂抄录入书,以至于此。

  但若说将一部混杂了后人伪造内容的乱简《归藏》整理出来,卢鸿自己都觉得难以下手。因为《归藏》本就晦涩难懂,上古词句中,又多为单字词。前后本难连缀。若要重新排整出来,简直和猜谜差不多。

  第二天,卢鸿原原本本地将自己地发现告诉了孔颖达,并将无法整理的问题也老老实实说了。这一段以来,因为褚遂良所说之事,卢鸿也觉得自己有些心浮气燥。这次在学业上遇上这样的难题,更颇为苦恼,眼看书卷就在眼前。却难启其门。不由觉得有些灰心丧气。

  孔颖达良久未语,手指在这部古书函上轻轻抚摸,若有所思。过了许久。才对卢鸿说道:“卢鸿,以你想来,我辈读书人,日夜苦读,皓首穷经,穷搜冥索,究竟是为了什么?”

  卢鸿一时呆住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