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章 碧云寺(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是最麻烦的对手,他们几乎不插手政事,除非涉及到东北。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投票权没用,他们是拿着自己的投票权交易,通过同各方交易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其甚至正是通过这种投票权的交易,才使得的各方都愿意同东北做朋友,对其于各地招聘读书人、吸引人丁一事完全视而不见。当然这只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利益上的纠缠。

  “然帅用人之魄力实非他人所能比!”

  张佩纶半真半假的恭维一声,可这恭维中总还带着些嫉妒,嫉妒的是其用人的大胆与不疑,眼前的李光泽可不就是明例吗?

  相比之下,即便是作为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都深感不受任用的无奈,毕竟对于中堂而言,他需要权衡太多事务,若非这议政会成立也许他至今也不过就是府中的之幕罢了,相比之下,投奔武昌者,但凡有其才,又有几人不受任用?

  “用人……”

  沉吟着李光泽看着张佩纶似笑非笑的说道。

  “这天下英贤北入北洋,南入湖广,相比之下,东北不过只是关外酷寒之地,非不得已英贤又岂有入东北幕府之说?如此一来府中自然人才紧窘,这用起人来,也就只有人尽其才了,人尽其用了!”

  真真假假的一句话,从李光泽的口中道出时,张佩纶却是不禁感叹道,

  “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若是天下各地皆可如此,这中国的事情,又岂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现在即便是于张佩纶的口中“我大清”也变成了“中国”,有许多事情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中国”的称谓只是其一。实际上这种变化并非仅局限于利益使然的官场,同样的变化亦发生在普通民众之间,在《扬州十日记》等刊物的鼓动的传播下,一种有别于同乡之情的情绪在人们心底酝酿着,那就是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

  在人们的言中,“大清”正在被改变,就如同现在人们对剪辫子不再那般抵触,甚至于天津等地亦有百姓主动剪辫子一般,而无人再说什么“这是我大清的典仪所在”。非但如此,甚至就连同对“朝廷”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

  “若是京城那边当真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你让内城里的那些个吃闲饭的闲汉该怎么活?”

  李光泽冷嘲一声,他口中的“京城”便是所谓的“朝廷”,至于“闲汉”自然是那些吃铁杆庄稼数百年不事正业之人。

  “不过,现在中堂大人可不就在这么做嘛!”

  李光泽话锋突转,却让张佩纶一愣,在其诧异中便听他说道。

  “这中堂大人令这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各府皆设的新式示范学堂,更命官宦及各地致仕官员子弟入校学习,实是令人佩服的很!”

  这一声感叹却是发自内心的,过去于李光泽看来,北洋体系内复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