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常熟(求推荐、求收藏)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唐子然确实是可用之才,也不枉香涛兄于其保举之恩!”

  翁同龢思忖了片刻,缓缓地说道。

  “原本,许多人都觉得香涛所言也是纸上空谈,并无解决湖北操办洋务财力不支之局,谁也未曾想到,不过只是在烟土上稍作文章,一年便可得银三百万两!”

  三百万两,那是张之洞前日上来的折子上所言,禁烟一事行于全湖北后每年所得,别说是旁人,便是他这个户部尚书都寻思着中枢能不能在烟土上作作文章。

  “仅武昌、汉口、汉阳三地,一月得银便达十万两之巨!”

  提及湖北的禁烟,杨深秀不由喜形于色,十万两不过只是试行后禁烟局解交藩库的银子。

  “放之整个湖北,香涛兄所言三百万两怕是过于谨慎了!”

  “香涛谨慎也是当然,此时正值关键之时,万万不可大意。”

  翁同龢提醒杨深秀,然后又强调道。

  “现在那边不知多少眼睛盯着湖北,只盼着那边弄出些乱子,好往朝中递折子。”

  翁同龢口中的那边,指的自然是淮湘诸人,尤其是李鸿章一众人等,他们正盼着湖北那边若出什么祸乱来。

  杨深秀心知翁同龢的对李鸿章的敌意与成见,在朝中这更是人尽皆知之事,但却还是笑着说道:

  “翁相,现在国家财力窘急,此等开源良法,若行之有效,地方必然群起而效之,翁相是多虑了!”

  “哎……”

  长叹口气,翁同龢缓缓地喝了一口茶,把话锋一转: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朝廷这边要钱,地方上办洋务也要钱,可银子从那来?去年,先向天津的外国银行借“洋债”100万镑,后来又续借银3000万两,我这个户部尚书,现在也是靠借债度日啊。”

  翁同龢不动声色地接着说,

  “这不,湖北那边铁厂前两个月,刚上过折子要银子,水师那边又递折子要添造两艘兵舰!”

  “水师?”杨深秀一时没反应过来翁同龢的言外之意,不解地问道。

  “水师这几年不是年年购舰吗?……”

  “不错。”

  翁同龢轻咳了一声,意味深长地说道,

  “以北洋地居沿海,拱卫京师,图自强即以固根本,自我主持户部以为无不竭力筹维,北洋历次报部销案,多与例章不符,却是一经奏准,均系照案报销,并未拘于常格,可现在难啊,湖北的铁厂、枪炮厂那边也要银子啊,若湖北铁厂、枪炮厂建成,自不必再购械于外洋,海防固属紧要,而铁厂、枪炮厂亦要紧之事,……”

  听翁同龢这么一说,再听他的这么一声长叹,杨深秀才不得不佩服对方的老谋深算。

  众所周知,北洋水师与其说是国家的,倒不是说还是李鸿章的淮军,而与李鸿章素来有隙的翁相自然不待见其的水师,现在这理由不是现成的吗?

  而之所以支持张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