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自取其辱_人人都爱马文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的出路。

  梁山伯当年也是看出五馆已经大势将去,却不愿直面这样的残酷,所以在生母病重之后提早回乡,为的便是不再留下来看五馆最后的末路。

  那毕竟是他曾发誓一定要走上正道,兼济天下的地方。

  梁山伯原本是不准备回到五馆的,为母亲守孝后,他准备走遍梁国,去寻个值得效力之人,然后凭借自己的本事去谋个主簿之职,一步步往上攀爬,直到爬到他可以兼济天下的位子。

  可天子的诏令一下,他却还是回来了。

  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和转变让天子突然重新对五馆燃起希望,将这已经摇摇欲坠的颓势又以极大的霸道之力扶起。

  “天子门生”的名头就足以让灼然士族在内的士族狂热,更别提普天之下诸多怀才不遇之人。

  他应该不再心生侥幸之心的,他应该在看清士族和庶族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之后对“争斗”失望,他应该学会士族所有的本事、明白他们所有的手段,然后再以他们无法躲避的宿命将他们慢慢蚕食……

  而不是像是个莽撞而天真无知的少年一般重新一头扎进来,企图出现什么“契机”,去实现贺老馆主曾经“士庶共进”的梦想。

  他这个不孝弟子,连光明正大再唤他一句“先生”都无法做到了。

  可他看着这教会他如何为“人”的地方,看到真正天真无知一头扎进来的祝英台,他又突然觉得不悔。

  当年若他有这样的心智,而那斩手的士族若有祝英台这样心软的朋友,他的同门会不会就不会死?

  贺老馆主会不会就不会愧疚抑郁,无法纾解?

  他看到刘有助已经渐渐平静了下来,同样以颔首对他回应。

  此时,他们不必用任何话语交流,同样出身、同样经历的两人,都有心照不宣的决定。

  他们选择将自己的命运,交由最后的“希望”决定。

  于是刘有助不再哭泣,也不再挣扎,他第一次停止了脊梁,对着身前的马文才和祝英台叩拜下来,行了个大礼。

  “请马公子和祝公子,将在下送入官府。”

  他红了眼眶,喉头微微颤动。

  “……在下,在下愿意领受官府的责罚。”

  刘有助要自己领罚?

  他不求饶了?

  马文才依旧一言不发,面目难辨地看着脸上犹有泪痕的刘有助。

  之前他不屑去看他,此时再看,他发现再唤刘有助“少年”是不合时宜的。

  他面目普通,总是微微躬着身子,让人看了也难以记住,所以他从未仔细看过他的脸。

  此时细看,马文才方才察觉,这个叫刘有助的人,恐怕早已经过了弱冠之年。

  他已经是个青年人了。

  看到面前一贯懦弱卑微的男人突然自请赴死,傅歧大吃一惊,脱口而出:“你疯了?梁山伯刚刚给你灌了什么**汤?”

  “梁兄一番话,并不是**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