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6 善用兵略,也可委以重任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述,还是在这般时节的存在感都不算高。

  当年桀燕政权覆亡,刘守奇在亲随刘去非的护卫下逃亡去投了契丹。耶律阿保机见他是自己当初老对头刘仁恭的亲生子嗣,便有意扶植他做一镇节度使,意图日后侵吞幽云、河朔州府,而委任刘守奇助契丹管理汉民。

  然而刘守奇在塞外过得水土不服,也不愿一直为契丹卖命...所以还是按他亲随刘去非的提议,再度出走奔逃,而脱离契丹的掌控。韩延徽当初又在刘仁恭帐下效力,与刘守奇都是卢龙军出身,所以一并抱团奔走离了契丹,也只能前来投奔魏朝求个安身之所。

  不过李天衢接见刘守奇之时,就见他一副唯唯诺诺、坐立不安的模样...心说此人在重投中原后,史籍上便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录。比起他那两个兄长,刘守奇倒也不曾作死造孽,只不过以他的秉性与能力而言,在这般世道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大作为。

  冲着刘守奇从契丹出走,而没有为外族卖命对付中原...李天衢心说就按着当年他那献横海军归降的长兄刘守文一般的待遇,赐一处府邸,让他做个富家翁,起码这辈子衣食无忧...就算不会许以高官要职,好歹比起他老子刘仁恭,以及兄长刘守光当初被李存勖拉到太原晋阳开剥处死的下场,这刘守奇也该知足了。

  更让李天衢注意的,却是劝说刘守奇从契丹出走,而一并前来投奔魏朝的亲随刘去非。因为按此人原本的命途轨迹,却会是南平国智囊团中的一员。

  御书房内,李天衢端详着正朝着他恭谨施礼的刘去非,眼见他生得五官较为端正,面相英朗...而比起局促不安的刘守奇,这刘去非态度虽然恭顺,可更显得不卑不亢,也不知是不是在塞外盘住的时间久了,他身上也仍透着一股野性与血勇。

  李天衢回忆着这刘去非的史载事迹,他少时曾为县吏,习骑射、敢斗击,然而好勇斗狠,也自有股泼皮习气...刘守奇在桀燕覆亡之后,先是投奔契丹,随后辗转又逃回中原,也都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而刘去非投从当时的后梁,被封为河阳军行军司马,而后又经谢彦章举荐调度,让他转做郢州刺史。直至后唐李嗣源大举反攻,平定河、洛,刘去非遂投奔南平国,改易姓名做王保义。此后便成了南平两代君王的腹心谋臣,而后累功升迁,历任武奉军留后、平江军节度使等要职,而君主与其商议军机,凡守藩规画,出兵方略,则言必从之......

  如此看来,这刘去非完全有能力胜任军师等职务,而且他在契丹治下领土居住也有些年头,对于塞外的局势更为了解。

  如今魏朝如今的疆域,已经北拓到了代北、幽蓟等地,北疆以后也要提防李嗣源、契丹的军事行动,也还要在边塞要地另作部署...以刘去非的能力而言,也很适合将他安排到北疆兵家要地,司掌参与谋议、制定兵略、协统戎务等事务。

  李天衢心中寻思罢了,便对刘去非笑说道:

  “从塞外逃离,重归中原,这一路奔波,也难免要耽着些凶险...可是你仍说动刘守奇一并出走,不为外族所用,这倒也难能可贵。朕也自然会许以你个能一展所长的职事,可待日后再建立功勋,再量加封赏。”

  刘去非听罢咧嘴一笑,躬身颔首,旋即又朗声说道:

  “吾辈汉儿,在塞外虽也有个安身之所,喝奶酪、穿裘皮,看着契丹蕃人的眼色行事,又怎会过得痛快?何况微臣本是幽燕出身,眼见契丹野心愈大,而挥军南侵,祸害得故时乡亲父老不得安宁......

  臣虽不才,可是也自知比起让汉家黎民戳着脊梁骨,而恨骂臣乃是契丹的走狗鹰犬,但有机会,当然还是要重归中原。如今有幸觐见天颜,蒙陛下录用,也自当建功立业,与国家出力,而不负浩荡皇恩!”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