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一一、高谈正可挥麈毛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用红纸印呢?用白色、浅茶色印的话,多素净啊!”孙元起翻着名片,随口说道。

  老郑连忙介绍说:“咱大清的官场上,除了国丧期间,名刺多数以红色为主。至于您,那是翰林院的官,平时更是必须用红色!”

  看来,清代宰相家的小厮,知道的官场常识都比自己丰富啊!算了,就这样吧!

  拜帖既然准备好,自然不能耽搁,瞅着袁大头回京的时候,孙元起先去拜访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慈禧太后看王文韶当差多年,勤劳卓著,如今已经年逾七旬,每日召对起跪都有些艰难,便开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差使。此后,他便在家养病,很少出外走动。所以去拜访他倒不用特别挑日子。

  到了门口,老郑轻车熟路地上前递过银子和名刺。或许是银子发威,或许这王中堂确实和自己的叔祖父关系不错,片刻之后,家人就出来迎接孙元起。

  孙元吩咐老郑将八色礼品抬进府内,自己随着家人来到正厅,只见一位矮小的老爷子手持纸扇站在厅中,见有人进来,忙抬头眺望。

  在这一瞬间,孙元起大致看清了传说中“油浸枇杷核子”的长相:脸并不像想象中圆滑者的丰腮重颐,相反,非常瘦癯,加上一部花白的胡须,整个人像是位私塾先生。或许从军机大臣位置上退了下来,手中失去操控天下的权柄,老人气色有些颓唐。尽管比叔祖大人年青三岁,看着倒比老大人更苍老些。

  无论如何,人家七十多岁的年纪摆在那里,自己上前磕个头还可以接受。想着,便快步上前:“晚生孙元起给王中堂请安!”

  “琉璃球”果然柔和婉转,对谁都是三分带笑。王中堂连忙过来扶住孙元起:“呵呵,你就是寿州中堂的犹孙吧?老夫数年前便在廉子胡同见过你呢,当真是王谢子弟,果然风流潇洒、卓尔不凡!来来来,快请坐!”

  搀着孙元起的同时,还不忘吩咐上凉茶与孙元起解渴。

  两人先套了一会儿交情,又说起翰林院的事儿。

  王中堂道:“人们常说,翰林院庶吉士是‘半路修行’,而翰林官为‘玉堂仙’。百熙今蒙皇太后特简,一步登仙,此等荣幸古今无二,最是可喜可贺!”

  孙元起脸上带笑,心中却想:这老头是骂人呢吧?

  王中堂犹自不觉:“百熙到了翰林院,平时职事倒也清闲。如果无暇,不去也可,然而还是一月去上几回为佳。国朝设立翰林院以来,向来有大考制度。嘉庆、道光、咸丰年间,每隔四、五年就临时举行一次,考绩处于三等以下的,处分极为严厉,降职、罚俸都是轻的,甚者即行革职,比如嘉庆年间的侍读学士承恩泰。”

  如果选明清翰林官中最悲催人物的话,那么这位承恩泰同志一定能入前三名!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