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五九、愁听黄莺唤友声【完整】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学,以至于今。在校期间,先生乃是学堂的副总教习,学生如何敢在先生面前托大称兄?”

  没想到在距离祖国万里的地方,也能遇见学生,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教授的——他们的老师,是自己在经世大学的学生,这么算来,他应该是自己的徒孙。——这也够让人惊喜的了。两人先是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峥嵘岁月;紧接着,孙元起又以师长的身份,仔细询问了在英国的学习情况。之后,才问李复几道:“,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

  李复几笑道:“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回国,想和你道个别;第二件则是星枢兄想拜访你,托我做个引荐。”

  “我昨晚才到伦敦,你们打听我的住处,耗费了一大番功夫?”

  “呵呵,那倒没有。事实简单得出人意料,因为打开今天早的报纸,就能看到你下榻这家旅馆的消息。”

  “有这等事?”

  俞同奎这时插话道:“先生,您可是继147年赫谢尔之后,六十年来第一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在科普利奖设立近二百年,也是第六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如果从国籍来说,你更是外国人中获得两次的第一人!所以,伦敦各大报纸都竞相报道,事无巨细,包括你抵达的时间、下榻的旅馆等等。”

  “呃……”没想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报纸八卦的对象。“我的导师对我说,凭您在科学领域的卓绝贡献,获得两次科普利奖章完至实归,不会任何人嫉妒或不满。假如你的理论得到更多地证实,甚至可以打破德萨吉利埃的记录。”俞同奎继续说道。

  作为牛顿的助手、物理学家、牧师,德萨吉利埃jidglier先后在1734、1736、1741年斩获科普利奖章,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他的获奖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没人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师徒几个在此自吹自擂,传出去会不会让人笑掉大牙?孙元起一阵恶寒,连忙转移话题:“星枢,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俞同奎连忙答道:“众所周知,现今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泰半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反观欧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后离不开各种学术团体强有力的推动。譬如英吉利,早在0年便组织建立了皇家学会,各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在十九世纪中期纷纷成立。就拿化学团体来讲,英吉利化学会成立41年,法兰西化学会成立5年,德意志化学会成立年,美利坚化学会成立76年,连我们邻国,也在17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学会。我等在欧洲学习的游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术团体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便动议组织中国自己的化学会,以促进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

  俞同奎一边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