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仙学巨子_从综武开始征战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一九五六年十月,徐重光三上武当山,他已辞去一切职务,决心正式出家,闭关潜修,仍然沿用当年徐本善所赐道号‘教礼’。

  时过境迁,如今的武当山已再无道总,当年他二上武当山,与群道因误会动手时,武当山人才济济,剑术高手数不胜数。

  但现在却又是何等的荒凉?

  又有多少武当道士、俗家弟子死在了战场之中。

  下山便再无归山日?

  望着眼前空荡且萧瑟的群山峻岭,徐重光不禁感到一股悲哀、悲凉的情绪从心头涌现出来。

  他想起那一年,师祖徐本善对他说的话。

  “我已经老了,武术的传承、前路,就交给你们。”

  “有没有前路,能不能保住传承,不在我,而在你们。”

  “如果在你们手中,武术注定要消亡,逝去,那便消亡,逝去吧。”

  “但我,愿做它的殉葬者”。

  而当时他的回答是——

  “若有一日,武当传承断绝,弟子一定会将师祖传授的功夫,重新传回武当!保得武当传承不失。”

  现如今的武当,正是需要自己将功夫重新传回武当的时候了。

  徐重光这么想着,并下定了决心。

  一九五七年,徐重光在武当山正式收徒,以‘合教永圆明’,赐弟子道号“永灵”,正是龙门派第十八代弟子。

  此后,徐重光便在武当山,传授武当武术,同时继续钻研内外拳术、五宗丹道、中医药理。

  当年曾说要收集百家吐纳法,如今他便览千百部呼吸功法,通读各派拳谱。

  如此日复一日,徐重光只觉自己已经快要触及内功本质之时,忽然听闻道童来禀,言龙门祖庭白云观,有一人前来拜访徐重光。

  来人正是当今道教协会副会长,龙门派第十九代弟子,圆顿子——陈撄宁。

  这是一个徐重光无比熟悉的名字。

  陈撄宁,怀庆人,幼承家学,熟读儒典,精通诸子百家,学贯三教。

  十岁读《神仙传》,即萌生学仙之念,后来考中秀才,但却患了痨病,为了恢复健康,开始尝试修炼丹道功夫,果然逐渐恢复健康,于是便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

  但两年后,便因为痨疾复发而不得不辍学,为了驱逐痨病,陈撄宁正式离家,四处求师,侥幸遇到几位货真价实的高人。

  譬如剑仙门梁海滨。

  尤其是光绪三十三年,陈撄宁在安徽省怀远县亲自遇着高人,允许陈撄宁实地试验,证明仙家之说非虚,这才坚定了陈撄宁求道之心。

  于是他正式投入丹道之中,以数年时间,通读《道藏》,阅千百部秘籍。

  这是极其了不得的成就。

  在民国之前,受限于印刷手段,想要通读道藏是极难的。

  而民国之后,也只有两人能够通读了卷帙浩如烟海的藏经。

  一位是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