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35 还钱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尽可能的拿到这个指标。

  长缨优中选优,最终选择的是贫农+知青的组合。

  从结果来看,她的决定无比英明。

  鱼口坝的小木匠巩江同样也得到了去读大学的机会。

  材料是长缨亲自送过去交给陈秘书的,绝不可能夹带曹盼军的资料。

  何况这家伙也没报名啊,他走什么?

  长缨脑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意识到曹盼军的意思——

  “你要去部队?”

  工农兵大学生招生的初衷无可厚非,从工人、农民、战士中来,在大学里培养过后再到工人、农民和部队中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培育过程。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快一些干部就找到了法子,让自家孩子拿到这个指标名额。

  当兵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办法。

  送到部队里去,回头在招生时,再运作到学校中去。

  这也是长缨为什么要郭春燕今年走的原因,越往后越难走。

  曹盼军家到底是水利局大院的,父母帮这个儿子运作下,把人给弄到部队去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曹盼军还没回答,其他知青已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行呀,你怎么也不说声?”

  “往后可就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了。”

  “对了长缨,你哥不是在部队吗?老曹你去哪个军区呀,说不定能碰上。”

  曹盼军忽然间又觉得没那么高兴,人家郭春燕是凭本事取得了傅长缨的赏识,被推荐去读大学的。

  自己呢?

  这个千年老三还得靠父母。

  他觉得傅长缨看自己的眼神都透着瞧不上,以至于连回答都变得有几分赌气,“怎么可能碰上?”

  ……

  大湾村一下子要送走两个知青,这是个大事。

  村长找长缨商量,“要不给小郭老师和小曹知青办个欢送仪式?”

  前者是去上大学,好事。后者去部队,成为子弟兵也是好事。

  双喜临门,怎么也值得庆贺下。

  长缨笑了下,“春燕那里不用那么麻烦,她等开学前直接去学校报道,至于曹盼军,要不村长你去问问,看他什么意思。”

  “你们年轻人,你去问问。”怎么还把这事推脱到他头上了。

  “行,那我去问问看好了。”

  曹盼军的手续好像已经办齐全了,他一直都不喜欢这乡下地方,大概是巴不得走吧。

  说不定已经走了呢。

  长缨寻思着这样倒是省事,不过天不遂人愿。

  老同学还在,听说村长打算给他办欢送仪式,十分高兴,“好啊,办个呗。”

  曹盼军答应的很是爽快,尤其是在看到傅长缨脸上那微微的郁闷后,心里头就更畅快了。

  看到傅长缨吃瘪,他就是高兴。

  这欢送仪式比一年前的知青欢迎仪式还要盛大些,当初村子里穷,拿出家底来才凑了那一盆肉。

  现在不一样,造纸坊赚了钱,今年夏粮丰收,大湾村家家户户吃白面馒头的次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