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0章 钱荒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陛下亲自来。

  所以,高湛不知道要比知道的好……

  “滚出去见陛下,李承志如何交待,你便如何做……陛下不问,就莫提见过我之事……滚……”

  高湛一头雾水,但看高英咬牙切齿,他哪里敢问。乖乖的拜了拜就退出了凉风殿……

  许久后,高英幽幽一叹:“真要将宫内的冰全卖了,何止是上万金?此举不但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更是免了叔父的隐患,就连我都得念他的好……”

  高文君担心道:“未免有些行险……”

  “有陛下帮他遮掩,能有什么险?他这公明就是运气好……”高英奇道,“感觉他刚一瞌睡,天上就掉下来了个枕头?”

  ……

  姐夫和小舅子相对而坐,一人抱着一个冰碗,大眼瞪着小眼,谁都不说话。

  高湛至此都没想通关节,自是要多疑惑有多疑惑。

  元恪奇的是,竟真让高肇一语中的,李承志还真研究出来了生财之道?

  他原以为李承志便是能制出冰,也是置于冰鉴中散热所用,舍的买的定是不会有多少。

  哪知竟然是能吃的,还如此美味?

  元恪甚至有点庆幸:幸亏李承志懂分寸,想出了个万全之策,不然自己真就说不准得食言。

  这可是能在两三月之内就能赚到数万金的营生,要是能将宫中与光禄寺的藏冰全卖出去,所得之钱完全可解晋地饥荒。

  当然,身为皇帝肯定不会硬抢臣子,至少会给李承志加一两品爵位,或是将字职升个一级半品以做补偿……

  思忖了一阵,元恪又怅然一叹:这次赖李承志之功可先卖冰救急,但下一次又该卖什么?

  其实朝廷缺的不是救济晋地的那点粮,而是将粮运往晋地所需的银钱!

  自冯太后掌朝至今虽偶有天灾,北地也时不时的会有边民造反,但至多算是疥癣之疾。大部分的州郡还算安定,也称的上风调雨顺。

  各地常平仓粮大都充盈,京城太仓、皇宫内库中的绢帛都快堆不下了,价格更是比太和年间降了六七倍。

  而恰好,这两种又是大魏为数不多的官方民间均认可可以替代货币的商品。

  问题自然就来了:越是丰年,粮与帛的价格就越低,购买力就越弱,购买其他商品时所需粮与帛的体积就越大,流通成本也就越高。

  以晋地缺粮为例:皇帝令关中运粮调济,奚康生自然得照办。但问题是,征发民夫可以算做徭役,征粮可是要付钱的,至少也得是绢帛。不然就跟逼着百姓造反没什么区别。

  这钱自然得朝廷出。不出钱也行,那就想办法将洛阳的粮食直接运到晋地。但傻子也会算账:光是路上的消耗绝对比运送的粮食多好几倍……

  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元恪才会绞尽脑汁的想歪主意,变着花样的从官员、士族手中搜刮铜锭、铜钱。

  但越贵就越惜售,越惜售就越贵,钱荒也日益严重……

  至于抑佛熔铜……那根本不可能。除非元恪愿意看到大魏境内义军四起,门阀林立,各自称王的景像……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