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竞劣(中)_绝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秦地,岁亩所产,理当益甚。

  而韩人来秦,所贩之物,尽皆诗书礼乐之书,无非丝竹布帛之器。

  于国,均无益处,于民,一时贪鲜。

  韩人购秦者,以麸面、豆饼、铁器,为数众多。

  卖优而购劣者,中有反常。

  于是问询者,韩人自答:嘻,麸麦、豆饼者,代食者也,贵人不齿,购置之,将以售贱。

  问之,则曰:器优者,恐贱人用之则不换,徒留繁琐。

  劣者,一则价贱,二则易损,贱人用之则坏,更可屡屡添置,便我赚钱。

  依臣愚见,或可与韩人结成同盟,薄利而广销国中劣器,以换粮食物产之余,将其分化……】

  李斯的这一篇文章,是很典型的劝谏文。

  他根据了来到安陆购置铁器的韩人们的需求,挖到了韩人们赚钱的小妙招,随即反应过来,觉得这件事情或许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这些来到安陆县的韩人,都是兵士,而且都是韩王等一众大贵族派来的。

  那些大贵族们联合了起来,发现秦国有些东西可以购置到国内去贩卖。

  他们占据了垄断地位,将低价收购来了的器具高价迈出去。

  这样的行为,一般的庶民肯定是不满的,但是他们没有然后反抗的能力。

  所以打落牙齿和血吞。

  一面不满这些劣质铁器的高价,一面又不得不去进行额外的走私。

  时日稍微久一些,大家也都能看得出来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

  而李斯的计策,便是想要让秦国对韩国进行针对性的降价出售。

  一则是,秦国现在技术成熟,铁器烂成安陆县城那样才少见,所以针对性的降价倾销是有利于秦国国内的物资投入再生产的。

  另外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激化韩国内部的矛盾。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心思,嬴政看着竹简。

  他知道是有的,但他同时知道,李斯并不直接写出的原因——李斯在试探自己!

  “着,允准。”嬴政在竹简上打上了标记。

  这个楚人,意外的有才学!

  想一想,其实徐青城也应当算是一个楚人吧?

  嬴政思考一下,在竹简上写下几行字。

  一:疲。

  使韩国上下的精力集中在用秦国的产品来赚取本国的钱财,疲其子民。

  二:辱。

  以倾销为媒介,促进韩人对于韩国的东西、进而对于韩国的国体、政治、文化全面的不相信。

  三:离间。

  以无厚入有间,扶持起一批韩人与现在的那批韩人对抗。

  这便是李斯的全部意趣了,有些地方李斯没有写明白,是嬴政自己补全的内容。

  不过嬴政觉得,写的出这样开篇和整体思路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没有能力写剩下的。

  之所以不写出来,还是觉得自己这位上位者的能力不一定足够啊。

  嬴政看到这一切,没有生气,只反手将这个问题又抛回去,交给李斯。

  ——朕同意了你的计划,并且将你的计划列为执行项目。着专人配合,如果再失败,那便是你的能力不够,以后也别想着在实事方面了,老老实实的做做文章,跟朕的那位师兄一样吧。

  嬴政将李斯的计划完全的吃透,又派人将竹简递交给鞠子洲。

  看到这样的人,嬴政觉得,鞠子洲应该会是比较喜欢的。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