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戬 (十三)_绝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它不再具有恢复的可能性了!”

  “或者,更具体一些说,过去的‘礼’和过去的‘道德’,不再具有规范世道、恢复安定,实现天下大治的能耐了!”

  “周礼是应对少数人的礼,应对不了人多的局面。”

  “孔夫子在人还并不那么多的时候提出恢复周礼,是顺应大势。”

  “那么如今,在周礼这种东西与大势悖逆的时候,再去恢复它,就是悖逆大势。”

  “相反的,从中汲取可以适用于人多的时候的东西,变革制度,创造出新的,属于我们当下的‘礼’,才是顺应大势。”

  “儒者过去,孔夫子虽然大致上是与大势悖逆的,但总体来说,他只是用‘术’出现了问题。”

  “实现天下大治,总的来说还是需要给人以道德,给国家以礼法。”

  “这法子总的来说是没有错的。”

  “那么所需要考虑的,便是顺应大势这一条。”

  “在顺应大势的基础上,改造过去的‘术’,推陈出新,应用不变的‘法’,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这一条儒者的道,本身是没有错误的。”

  荀况看着鞠子洲。

  术、法、势三者合而为道。

  荀况很大方地承认了孔丘过去的选择和他的学识里面的错误。

  但荀况将其归结为“术”的错误。

  他认为,儒家的法和势是没有错的。

  “所以荀夫子认为,学习孔丘、学习儒术,其意义何在呢?”鞠子洲对荀况的思想很感兴趣。

  这老头太出人意料了。

  法、术、势的说法,似乎有些熟悉。

  但鞠子洲对于这部分东西的浅显印象只在于后世经常说的“术、法、道”三个递进的等级。

  这中间……怕是有什么问题存在。

  “治国需要有高尚道德的君主来治。”荀况看着鞠子洲的表情,隐隐觉得不妙。

  “而孔夫子,恰好是修道德的圣贤。”

  “他虽然没有什么能力,却能教人以德。”

  “所以学习他的著作,一面是学习他渊博的学识,另一面则是学习他的道德。”

  “学他文质彬彬,道德高妙!”

  “至于治世之术……孔夫子连数算都不精通,他能会什么治世之术?这种东西在哪一家哪一脉中都是没有的!”

  “因为治世之术,是要人学了法,看懂大势之后,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去参悟的!”

  鞠子洲点头。

  好朴素啊,但是总归比印象中的儒、比过去遇到的儒者强太多!

  ……

  “不得滋扰城中韩人!”

  “不得侵害城中妇人!”

  “不得损毁城中庶人财物!”

  “不得侵犯城中小儿!”

  “一应吃用、女闾资用,军中发了韩币,要付钱购买!”

  堂对着自己的同袍高声喊着。

  这是他们攻下的第五座城。

  五次的攻伐,对于攻城的整个流程,大家都已经熟练。

  对于攻下之后如何防止消息走漏,也有了完备的应对措施。

  如今一道道命令下来,配套的方案出来,兵士们也都了然于胸,再喊几遍,也只是尽屯长职责。

  如此喊完,堂宣布了空闲的兵士们可以自由活动,之后对着轮值到了的兵士们招呼一声,便带着人背起已经被整理好了的麻袋,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

  给小孩儿发糖,给大人发粮,这是已经定好的策略。

  如此做,秦人便可不费太大力气拉拢尽可能多的人,以管控整座城!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