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章 小径_丑女如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木见他来了,也很高兴,这栽秧人少了实在是闷得很,便笑道:“你来了正好。//无弹窗更新快//(www.)feichangwww...我跟娘明明都栽了好几趟了,可是瞧过去,还有这么大一片田空荡荡的,瞧了真是让人丧气。”

  张槐笑道:“那还不是因为人少。要是十几个人一齐下田,一人一趟,这田就去了一大半了。所以哩,栽秧还是插伙栽比较好,不然心里觉得没盼头哩。”

  杨氏在前面笑道:“刘家每年总有好多人,他家能换工的人多,等自个栽秧的时候,一来就是十几个人。两天就栽完了。”

  青木就笑道:“就是不换工,三顺一人栽秧也抵得过两个人。真不晓得他瞧着胖乎乎的,干活咋那么溜刷!”

  张槐笑道:“这跟胖有啥关系哩?他是手灵活。你瞧他栽秧的时候,那手指分秧苗特别快,一挑就是一束,‘刷,地就插进水里,这边手上早又挤出一小簇,都不带打顿的。”

  青木摇头苦笑道:“没法跟他比。今年杨子咋也下田了哩?”

  张槐道:“他自个想要下田,说是要体会耕种的幸苦。我想着是该让他劳累几天,不然生在农家,居然不识耕种的诀窍和经验,不懂农家生活的艰辛,那念一肚子书有何用?将来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对于这一点,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最不喜“万般皆下品,唯有来,各行各业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他也是不喜“君子远庖厨”这句话的。

  夫子说书中的经济学问均是来自于生活,是先贤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心得,若是后人反而脱离生活,单纯地去学那些文字,那学来有啥用哩?

  连菊花都说天下大道是相通的,这种田是百业的根本是第一个要了解的。杨子作为农家出生的娃儿,若是连身边的生活也不能体会,不能据此对最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就算是将来取了功名又如何凭借所学去管理百姓?

  青木曾经和槐子讨论过这个话题,他们都受夫子的影响,很是不喜那些空谈高论的读书人,因处说道:“也好,让他吃些苦,想必日后当了官,就不会胡乱管理了。”

  张槐点点头道:“我们都是十来岁就下田了如今他念了书,我跟爹娘不想他太分心,才不让他多干活的。.”

  青木笑了,转而问起另外的话题道:“槐子,你那木耳长得咋样了?

  张槐高兴地拎起一把秧苗,“刷”地往后一甩,把根须上的水甩干,解开草绳一边继续插秧,一边回道:“不错哩,我照你那样法子把干木耳的碎末撒到木头上,都长出来了。就是还小的很,这东西从发芽到收,怕是要几个月才能长大哩。”

  想了想又道:“我见村口那有棵死槐树,我就扛回来了,也弄了些木耳种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