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节 集英殿风波 下 1_新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定斩了你们。”

  “奴才断然不敢。”张、蓝二人叩首如捣蒜似的,尖着嗓子回道。

  “既然你们不敢,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大臣上书说青苗法扰民?难道是他们全部都敢欺君?”赵顼的目光似乎想扒了张、蓝二人的皮。

  张若水是机伶之人,连忙辩解道:“奴才奉旨,了解的是开封府的民情,各路或有不同,亦不可知。奴才天大胆子,也不敢欺君的。”

  赵顼听了这句话,又想起石越在集英殿所说的,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脸上却不愿少了君主的威严,厉声喝道:“退下去。”

  待到张、蓝二人退下,赵顼无力的坐在那张宽大的御座之上,心里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一心想做个中兴明主,以为王安石便是自己的诸葛亮、魏征,可是朝中却竟然因为这个变法闹得大臣水火不容。“难道王安石会骗朕吗?不会的,不会的,王安石忠贞体国,绝对是个忠臣。”年轻的皇帝把这种念头从脑袋里晃开,心里真是有无限的疲惫,“也许真如石越所说,盲人摸象,盲人摸象!”

  “陛下,陛下……”有人轻轻的旁边打断了年轻的皇帝的思绪。

  “有什么事?”皇帝不耐烦的问道。

  “应当去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了。”小宦官小心的说道,大气都不敢出。

  这一年的立冬,在普通的老百姓眼中,与往年并没什么不同。照旧是买回过冬的蔬菜储藏,照旧是开封府四面各条大路上车水马龙的运过冬物品进城……但是对于大宋朝廷的文官百官来说,因为集英殿的风波,这个冬至就不那么简单了。

  大家心里都暗暗揣测着集英殿之事,难道皇上真的听了石越的进言,不了了之吗?

  “不可能,王相绝不可能善罢干休!”

  “想想那个石越,多得宠呀,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知道个屁,石越得宠,有王安石得宠?”

  “老子就看不惯邓绾那厮,还有老刘这次冤的。”

  ……

  各种各样的耳语,在同乡同年的私交聚会上,悄悄流传着。倒是刘庠反而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听天由命,照旧过他的日子。他一切看开了,反而淡然。

  他自己淡然,别人却免不了要关心他。苏轼和刘庠有同僚之谊,政见又相近,他不顾自己现在一身是麻烦,三番几次去找石越,希望石越能够在皇帝面前帮刘庠开脱几句。大家都是聪明人,全明白这次最倒霉的人,多半就是刘庠了,而最能在皇帝面上说上话的,也许就只有石越了。

  不料石越也只能苦笑:“皇上非有诏旨,我亦不能轻易进宫。况且,子瞻兄,以王安石的性格,你以为我美言几句就有用吗?皇上是英主,他会有决断的,处分应当不会太重吧。”

  石越的话只说对一半,几天之后,处分就下来了,邓绾依然是集贤校理,刘庠贬为郴州县丞,范镇致仕,处分之严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个处分结果,让石越和李丁文在府里分析了半天,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心思。二人只能面面相觑,本来李丁文甚至认为刘庠顶多就训诫罚俸的。

  以二人对朝局的了解,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为什么皇帝会给刘庠、范镇这么严厉的处分。因为这个处分是王安石给逼出来的。

  王安石上表要求严厉处分刘庠、范镇,以树立新法的威信,皇帝留中,结果王安石亲自面君,在皇帝面前争得脖子都粗了,政事堂几个宰相不想做得太过份,却找不到半句说辞。偏偏这个时候,范镇还上表抗辩,疏中说:“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奏章先通过中书省,把王安石气得拿着奏章,手都发颤,亲自连夜写奏本,一条条的驳斥范镇。

  赵顼对王安石一向优容,知道自己这个宰相脾气坏,没有办法,只好让中书省处置,结果中书省谁能辩过王安石?刘庠远远发配到郴州,范镇本来就有本章乞致仕的,也就顺便让他以户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