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5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_二分之一剧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温晏然在桂宫一直住到了秋天。

  如今暑气已经没盛夏时那么重,太学那边上了折子,打算征召工匠来修缮房屋,至于原来居住在此的学生,就暂时迁到京郊,安置在空闲的皇家别苑当中。

  厉帝末年,太学生不过千余人,如今已经变成了原来的五倍。

  他们集体赶来京郊,入住到思帝时期修建的旧苑当中,此地原本名叫赏秋宫,因为年岁日久,逐渐荒废,温晏然有一回骑马路过的时候,十分好奇地进来转了一圈,发现庭中的野草已经比人还高,甚至有黔首在这里摘取野菜,干脆将之更名为采藿宫,并让少府简单维护了一番。

  大周的殿宇走的都是朗阔路线,占地面积大,如今正好腾出来,给太学生住。

  采藿宫内有空余房屋近八百间,让他们七八人一间,凑合着挤挤,也就足够居住了。

  一位太学生:“从外面看,果然是有些年头了。”

  另一人道:“据说那些损坏严重的地方,已经被新翻修过,也不知是否结实。”

  他们试着伸手敲击,只觉声音沉闷,所触之物,仿佛是一大块坚硬的巨石。

  一个背着书箱的年轻人将东西放下,道:“我问过此地的采藿丞,说是苑中的新墙壁,都是用水泥糊的。”

  ——自从建平的城墙被新建后,水泥已经逐渐为人所知。

  太学生们议论几番,半是新奇,半是失望。

  以读书人的品味而言,采藿宫固然不难看,也说不上多么美观。

  “咱们这里的屋子是旧殿加固的,后面还有一排,据说是年初新建的,不若过去瞧瞧?”

  太学生们在采藿宫内四处闲逛,最终意识到,不止原来的旧殿缺乏装饰,新建的那些房屋也同样质朴。

  据说工匠们按照以前的方法,在建造屋子前,先搭建房屋骨架,又因为水泥加砂砾跟碎石本身就足够坚硬,不容易散架,他们开始考虑使用竹子来替代木材——若是将施工步骤详细写下来的话,大约能让当今天子感慨一句,原来竹筋混凝土也是古人的智慧?

  学生们更换地方读书,太学中的博士自然得跟着转移教学地点。

  卢中茂年纪大了,不想挪动,便告了假,待在家中休养,所以来的多是青年跟中年博士,比如褚岁,以及出身青州陈氏的陈至。

  秋高气爽,正适合外出游玩,博士们索性带着太学生到周围赏一赏秋景。

  如今田中的庄稼已经被收获得差不多,在此刈麦的农人不剩几个,太学生们干脆就地盘膝而坐,以农田为题,吟诗作赋,感慨民生之艰。

  褚岁:“你们既然觉得民生艰难,不若亲自下地劳作一番,当能更有所得。”

  她是太学博士,如今开口建议,做学生的不好推辞,只能脱了外头的袍子下地,褚岁也以身作则,拿起镰刀一块割麦子。

  太学对学生有着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