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交换_科技王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资料,引起了所有国内专家的注意,在初看过一遍之后,他们都震惊了。

  这个震撼,比看到军分区高的安装进度,还要强烈!

  国内科技界很清楚,比国外尤其是西方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这个差距,是以十年未计算单位来统计的,所以也在高层决定打开国门之后,许多科技工作者都希望能与欧美科技界进行交流,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

  这个想法以前没有机会实现,可随着年初中美建交、一月底一号长访美,两国缓和关系,对外交流的大门终于彻底打开。美方也表达了欢迎国内科学家赴美访问、交流、学习、进修的态度,这让国内科技界欢呼雀跃,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所有人都跑过去,把人家的所有最新最好的技术都学过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且不提出国政审之严格,也不说美国的高校、科研机构有没有能力接纳那么多的科技工作者前去交流学习。单说美国高昂的消费,就不是国内能够负担得起的。

  出国补助每天五美元,每月一百五十美元,合二百七十七元人民币,在国内属于高收入。可这点钱在人均收入近千的美国,想填饱肚子都只敢去市买最廉价的食物,回来自己开火,想吃好什么的,纯粹是做梦!

  就这点钱,国内负担起来都很吃力。

  第一批赴美学习的名额,总计只有一百来人,放到全国范围,连胡椒面都算不上,只能让最优秀、最急需掌握最新科技,同时也是相对年轻,能够在尽可能长时间内做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出去。

  到军分区来的这批专家,都是在本专业内享有盛名的大师级别,得到了出国名额的也不过两人。

  可现在,他们费尽力气,想要学习的知识,却在军分区下给各高校的教科书上找到了!

  这,这简直是荒谬!

  自己想学而不可得的东西,在人家这里却是像白菜一样公开印,批量教授。虽然在翻看过教科书后,现里面没有各国不示于外人的武林秘籍,都是可以在科技期刊、论文、报道中可以找到的公开资料,深入度也有限。可这样系统的编排,足以让一个一窍不通的初学者,通过两三年时间学习,达到与欧美学生同样教学水准的培养。

  国内那些还拿着五六十年代编写的教科书,把早已落后于时代的知识,当做金科玉律教授给学生的大专院校,在基础上就比人家落后了十几二十年,这还谈什么追赶达国家、实现科学现代化!

  这还有天理吗?

  明白人家科技底蕴之深厚的国内专家,想想这几天军分区对他们公然偷师的行为不闻不问的状况,明白人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乎。

  此时回想起来,他们都觉得脸红。

  难怪人家不在乎,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新知识太多了,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